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漢邁開步子探索“新”路子

魯珊 鄭汝可
2021年07月19日08:57 | 來源:長江日報
小字號

  繼6月27日,武漢市重磅推出《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城市品質的實施意見》后,7月2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官網公開了三項政策,涉及防治污染、國土規劃和法治政府。

  7月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官網再次同天公布三項政策,發布《關於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的意見》,以及“進一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

  7月14日起,《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此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內容集中指向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這樣的頻次和密度很不尋常。

  文件和動作的背后,展現的是武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要求的擔當,是這座城市升級更新的決心和速度,也是武漢作答“必答題”的探索和努力。

  “新”路子

  新在課題和使命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武漢時強調,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探索“新”路子,是總書記交給武漢的“必答題”。總書記出了題,我們就要答好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城市發展帶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在上海考察時,總書記要求“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這些是我們深刻理解“新”路子的宏觀坐標。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轉變超大特大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提升綜合能級與國際競爭力”,具體提出了“城市更新行動”。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圍繞“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要求武漢做強龍頭地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大武漢之大,不僅體現在規模之大,更體現在功能之強”,刷新了“大武漢”的豐富內涵。

  “新”路子需要探索,因為課題與使命之“新”。

  2020年底,武漢市確定了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發展目標。同年底,武漢市在副省級城市中較早成立了“城市更新領導小組”,高規格系統性推進城市更新﹔2021年2月,武漢立法地質環境管理,是全國首個出台此地方法規的副省級城市。《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城市品質的實施意見》,則描繪了一幅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未來武漢圖景。

  將武漢近期的發展動作放到更大格局中去考察,對武漢來說,“浴火重生”,絕不是簡單的恢復原樣,而是要在大戰大考之后,不斷創新和探索,努力蛻變和提升。

  “新”路子

  新在思想和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這可以清晰地理解,近期武漢市密集出台和深度參與的政策文件中,為何“規劃”佔有很大比重。如近期發布的《武漢市構建高起點規劃體系工作方案》《武漢天河航空城發展規劃》《武漢城市圈空間規劃》《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等。在重磅文件《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城市品質的實施意見》中,規劃佔據著重要位置,體現了城市管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新路子,需要新思想,新路徑。

  規劃上,超越傳統“三鎮鼎立”,創新提出“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城市空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建設中,創新、智慧、綠色越來越成為城市關鍵詞,在剛剛結束的2021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上,外賓們看到的不只是江城武漢,更是數字武漢、雲上武漢、未來武漢。管理上,武漢則狠下“繡花”功夫,具體到“建設街心公園、口袋公園300個,布置街頭小景300處等”,願景圖也是一幅實實在在的施工圖。

  今年以來,“創新”在武漢市發布的政策文件中始終佔據重要位置。6月底,武漢成立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四不像”的關鍵詞,成立儀式上院長一職面向全球虛位以待……種種“非常規”引發熱烈討論。

  綠色是另一個關鍵詞。7月16日,中國碳市場正式開市,全球最大規模的碳市場上線交易。作為碳市場交易“樞紐”,“中碳登”所在地湖北武漢引人注目。

  自2014年湖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開展以來,不論是總交易量還是日交易額,均佔全國一半,是全國最活躍的碳市場。從山水武漢到綠色武漢,再到綠色金融武漢,有學者預測,以“中碳登”為支點,武漢將崛起一個綠色金融高地。

  “新”路子

  新在合力與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武漢千萬市民在共同努力。

  於7月13日成為武漢最年輕上市企業之一的中科通達,是一家基於城市大數據的科技公司。企業領軍人物王開學用“智慧一座城,通達千萬家”來形容企業與城市的關系。的確,當數字經濟成為城市治理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后,城市發展與企業壯大能在更大空間共生共贏。

  充分發揮城市主人翁的創造力和能動性,是武漢探索新路子的重要路徑之一。

  從去年疫情期間就出台《武漢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到下半年推進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從引人注目的200多名社區書記進“事業編”,到全市14萬余名黨員就近下沉服務社區,一系列文件和實踐背后,是城市對大戰大考寶貴經驗的思考和沉澱,是城市基層治理的創新探索。如今,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可見、可得、可感,很多群眾生活中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社區就解決了。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傾、力量下沉,武漢特色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路徑漸漸明顯。

  科教大市、人才大市正在為“強武漢”助力。在產業前沿和實驗室,一大批院士專家領銜的重大科技成果進入生活。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科技感十足的前沿領域,城市發展與專家實驗室越來越同頻共振。

  7月14日,兩所充滿未來感的技術學院在華中科技大學挂牌。同時獲批未來技術學院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的,全國隻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不少武漢人開玩笑地說,它們是“科技魔法學校”,既裝著科技的無限想象,也裝著可能改變城市的奇異未來。

  長江日報記者魯珊 鄭汝可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