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漢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 下半年經濟工作做好“提升”和“沖刺”

2021年07月19日09:02 | 來源:長江日報
小字號

  從1月份起,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工商稅務一事聯辦窗口,工作人員在“一屏雙機”上可以同時辦理工商和稅務兩項事務,簡化了辦事流程,大大提高辦事效率。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信息來源:通訊員郭江)

  7月18日,全市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召開。會議總結上半年全市經濟工作,查找短板弱項,研判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要求以五項重點工作為抓手,加快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燃燒干事創業激情。”會議指出,全市上下要凝聚干事創業強大氣場,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要一心一意謀發展。領導干部要避免“換屆綜合症”,牢牢把經濟工作抓在手上,為武漢經濟發展當好標杆、作好表率。

  要一錘一錘釘釘子。有條件的要大干快上,沒有條件的要創造條件上,打硬仗、結硬賬。不避事、不畏難、敢碰硬。對每一個指標、每一個項目、每一家企業、每一項工作,都要努力用最優辦法,爭取最好的結果。

  要一板一眼抓督查。強化結果運用,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為基層減負,讓廣大干部能夠更好地放開手腳、集中精力干事創業。

  ■ 強化“一企一策”“一企一專班” 開展重點工業企業定向精准服務

  三季度是提升季,四季度是沖刺季。如何實現“全年精彩”?此次會議明確了五大重點工作,要求一手抓經濟運行,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一手抓動能轉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構筑發展新優勢。

  會議提出,要注重補短板弱項、強復蘇勢頭,確保完成今年目標任務。要重點打好工業增長硬仗,狠抓支撐點,強化“一企一策”“一企一專班”,對重點工業企業開展定向精准服務﹔狠抓增長點,加快推動新投產項目產能爬坡,加快做好即將投產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確保投產即量產﹔狠抓薄弱點,加大要素、市場、融資、政策等綜合支持力度,推動工業企業“小進規、規改股、股上市”。

  ■ 持續改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安心放心舒心

  就如何恢復消費,會議明確提出,要打好消費提振硬仗。會議指出,“兩創一管”與城市“煙火氣”並不矛盾,要聚焦消費供給擴容,對市民有需要、城市有記憶的消費形式,該保留的要保留,該規范的要規范,讓特色消費熱起來﹔持續引進首店、潮店、旗艦店,推動品質消費擴容。聚焦消費意願挖潛,加強雲消費、夜經濟、服務消費、知識消費等新消費供給。聚焦消費環境改善,加強商圈商街城市管理,完善誠信商業文化環境,讓消費者安心、放心、舒心消費。

  ■ 強化精准施策,加強服務、融資、政策等支持

  會議指出,要打好有效投資擴大硬仗。緊盯項目簽約率,推進招商引資進一步升溫﹔緊盯資金到位率,落實簽約項目專人服務機制,加快把簽約項目變成注冊項目﹔緊盯項目開工率,推動開工提速﹔緊盯項目投資率,加強投資進度調度﹔緊盯項目竣工率,強化預警預判。

  要強化精准施策,加強服務、融資、政策等支持,推動生產資料、生產要素、政務服務跟著企業走、跟著項目走。

  會議明確,各區要根據發展實際,破解當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打好區級經濟發展硬仗。

  ■ 從為城市“修橋鋪路”邁向為創新“修橋鋪路”

  武漢擁有科教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山水優勢,因此要注重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強經濟形態,加快提升經濟創新力競爭力。

  會議提出,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科技創新提能。東湖高新區要發揮自主創新示范火車頭作用,加快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湖北實驗室—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各區、開發區、功能區要發揮自主創新生力軍作用,因地制宜建設創新樓宇、創新街區、創新園區。各市直部門、各平台企業要發揮自主創新助推作用,特別是平台企業要志存高遠、對標一流,從為城市“修橋鋪路”邁向為創新“修橋鋪路”。

  ■ 大力培育頭部企業、打造現代園區、提升集群水平、培育知名品牌

  提升經濟創新力競爭力,還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頭部企業,要做到中小企業重點抓專精特新,大型企業重點抓總部經濟,新經濟企業重點抓創新產品,提升武漢企業的行業顯示度、創新引領度、市場集中度。

  大力打造現代園區,就要推動企業集聚、要素集約、技術集成、服務集中,培育更多知名度高、產出率高的千億園區。緊扣“965”產業體系,完善一鏈一圖、一鏈一表、一鏈一庫、一鏈一策,大力提升集群水平。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大力培育知名品牌。

  ■ 構筑高能級平台,加快城市能級品質提升

  會議提出,加快城市能級品質提升,要在構筑高能級平台上下功夫,抓好高能級要素交易平台和高水平總部經濟承載區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和對外開放口岸功能建設,鞏固“貨到漢口活”,強化“貨經漢口活”,拓展“數經漢口活”。

  要在推進高標准建設上下功夫,精益求精打造亮點區塊,精雕細琢建設精致街區,傳承文脈推進城市更新,科學規劃建設韌性城市,以高水平市政設施奠基城市長遠發展。同時,在打造高品質市容環境上下功夫,下足“繡花”功夫,深入推進“七大提升行動”,全面提升“兩創一管”水平。

  同時,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提標,提升綠色生態顏值,放大綠色低碳價值,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為契機,加快建立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努力建設碳中和“先鋒城市”。

  會議還提出,要加快“一主引領”提速,強化“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理念,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首批十大示范工程,推動武漢城市圈建設破題開篇、成勢見效。

  ■ 奔著市場主體的痛點去,奔著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去

  優化營商環境要奔著市場主體的痛點去,奔著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去,以政府更加有為促進市場更加有效。會議明確,要注重營商環境優化、強市場主體,讓企業活下來、留下來、強起來。

  會議要求,各區各部門要把企業的痛當成自己的痛,在紓困助企上更加有為﹔為市場主體減負、鬆綁、賦能,在政務服務上更加有為﹔及時清理企業不想要、執行難到位、落地無效果的政策,及時優化升級執行效果好、企業很期盼、含金量高的政策,在政策落實上更加有為。

  ■ 緊盯煩心事、日常事、鄰裡事,提高公共服務的“厚度”和“溫度”

  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會議指出,要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強城市治理,切實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緊盯市民“煩心事”補短板,加快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擴大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完成二次供水三年改造任務,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可感、可觸、可持久的實惠。

  緊盯市民“日常事”優服務,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提升醫院、學校、商圈等周邊出行品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中高端醫療、教育、健康、養老、文化等服務水平,加快15分鐘生活圈、12分鐘文體圈、10分鐘公共活動圈、中心城區10分鐘和新城區12分鐘醫療急救圈建設,提高公共服務的“厚度”和“溫度”。

  緊盯市民“鄰裡事”強治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信息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推動民生服務“一碼互聯”、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治理“一網共治”。

  ■ 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強風險治理,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是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

  會議強調,要切實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加強類金融機構規范管理﹔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領域風險,加大旅游景區、商場酒店餐館、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緊盯重點行業,加大危化品、交通運輸、建設施工行業監管執法﹔提高應對強對流、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的應急管理水平﹔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服務。

  要切實防范化解疫情防控領域風險,落實“人、物、環境”的常態化監測和重點場所防控,加快新冠疫苗接種,盡快建成人群免疫“隔離牆”。

  要注重五大重點工作

  ■ 補短板弱項強復蘇勢頭

  狠抓支撐點、增長點、薄弱點,打好工業增長硬仗

  聚焦消費供給擴容、消費意願挖潛、消費環境改善,打好消費提振硬仗

  聚焦項目簽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項目投資率、項目竣工率,打好有效投資擴大硬仗

  抓好區級經濟這個關鍵,打好區級經濟發展硬仗,確保完成今年目標任務

  ■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強經濟形態

  加快科技創新提能

  產業轉型升級

  城市能級品質提升

  綠色發展提標

  “一主引領”提速

  不斷提升經濟創新力競爭力

  ■ 優化營商環境強市場主體

  以政府更有為促進市場更有效

  在紓困助企、政務服務、政策落實上積極作為

  讓企業活下來、留下來、強起來

  ■ 保障改善民生強城市治理

  緊盯市民“煩心事”補短板

  “日常事”優服務

  “鄰裡事”強治理

  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切實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統籌發展和安全強風險治理

  切實防范化解經濟金融、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領域風險

  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長江日報記者王雪 制圖 劉岩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