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武漢:綠水青山紅鋼城 轉型升級謀發展

郭婷婷
2021年11月01日10:03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青山綠水紅鋼城時代展館”棚戶舊景。人民網 郭婷婷攝

物換星移,滄桑巨變。武漢解放70年來,從“荒五裡”到“紅鋼城”,再到“青山綠水紅鋼城”,武漢市青山區走過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由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的不平凡歷程。

10月28日下午,人民日報湖北分社黨支部20余名黨員到武漢市青山區開展了一次生動的主題黨日活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看青山區“綠水青山紅鋼城”轉型升級發展。

從“挺起共和國鋼鐵脊梁”的年代,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時代,青山區正堅定不移地走好轉型升級之路,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鋼之變:告別“鋼鐵飯” 走出創新路

武漢市青山區因鋼而興,因鋼而榮,曾經為新中國的發展挺起脊梁,素有“十裡鋼城”之稱。

在這裡,有兩家因鋼而生的企業:武鋼、一冶。

1954年,為修建武鋼,國家從全國抽調力量組建武漢鋼鐵建設公司。這就是中國一冶的前身。一個甲子過去。如今,曾經完全靠鋼鐵吃飯的一冶,卻悄然走出轉型新路。

“作為青山區駐區最大的建筑企業,我們深度參與青山區提升城市形象與格局,優化城市功能及公共服務。同時,企業還不斷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為全面完成公司各項工作目標,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証。”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佔江介紹說。

在這裡,記者們全面了解了一冶加快實施轉型升級發展取得的成就。從單一的施工總承包向“投資+設計+建造+運營”的綜合性服務商轉型。作為湖北省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一冶先后在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承接了上百項工程。2015年,承接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點開局工程、目前全球單體最大的巴基斯坦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並在工程建設中創造了“中國速度”。

他們參建的青山江灘及臨江大道拓寬改造工程,從全球174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國際C40城市獎“城市的未來”獎項。參加青山區市政道路、小區公建、城市管渠等40項海綿改造工程,涉及老工業區、棚戶區、老住宅區、水敏感區和循環經濟區5種改造體系,總面積近23平方公裡。改造青山區129個老舊小區,總建筑面積582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將極大改善青山區老舊小區的人居環境。

四處出擊,全面開花,“老冶金”煥發新活力。

轉型升級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助力。該區內的湖北正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歷經2年多時間,自主研發天然岩瀝青加工設備與工藝流程,取得多項國家專利,並參與制定全國和省級標准,以助力打造新型節能環保材料岩瀝青應用示范區為目標,打造綠色循環低碳公路。

“我們擁有專利技術的天然岩改性瀝青不僅在相同規格下可節省建設成本,且路面使用壽命比其他化學改性瀝青長一倍以上,綠色環保且耐用性高,可大大減少道路建設的修修補補,有效地節省維保費用。”湖北正康天然瀝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新華介紹。近幾年,企業積極引入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這樣的“國字號”科研團隊,加快推動新的岩瀝青濕法工藝從實驗室走出去,確保研發和科技前沿同步。

綠之盛:“灰城”變“青山” 還歸大自然

沿著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一路前行,由粉煤灰堆場蝶變為生態公園的戴家湖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呈現出一派湖光山色的美景。

戴家湖公園美景。人民網 周恬攝

戴家湖曾是美麗的,湖面面積近千畝,浮光躍金,魚肥草美。上世紀50年代,因需支援武鋼,戴家湖被用作青山熱電廠的排放地,長期堆放煤灰渣,成了一座“人見人煩”山。上世紀90年代,粉煤灰被人們用來替代制磚原料,挖完之后,千瘡百孔的“戴家山”成為一座“垃圾山”。

風一吹,家裡全是煤灰渣,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2013年12月,戴家湖公園動工建設,2015年5月,戴家湖公園對外開放。這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2017年,戴家湖公園生態修復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在戴家湖公園二期,記者看到,紅色的耐候鋼鏽板覆蓋裸露的老廠房基礎梁,模擬出青山山脈的形態,與棚戶區安置房形成呼應,構成一副“青山綠水紅鋼城”的美麗畫卷。千畝戴家湖還歸大自然,見証了從黃色文明到黑色文明,再到綠色文明的轉變。

沿著戴家湖公園開車5分鐘,就來到了青山江灘。

改造后的青山江灘。人民網 周恬攝

雛菊、丹桂、馬鞭草隨處可見,高矮錯落,疏密有序,“織”出一灣浪漫的花海,如同一條碎花地毯,俘獲著秋日的陽光和雨露。

“別看如今的青山江灘如此美麗,在幾年前,這裡的江岸線被30多座砂場和碼頭佔據著,灘涂雜亂,隻有載著沙石的大貨車往來飛馳。”青山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3年,青山江灘改造工程正式動工,經過3年多的建設,陡窄土堤變身生態緩坡,雜亂灘涂建成“海綿”公園。

改造后的青山江灘。人民網 郭婷婷攝

作為湖北省首個“海綿江灘”,這裡超過八成的面積都被綠色覆蓋。大量採用透水鋪裝材料,在場地內引入生態草溪、下沉綠地等,讓江灘地表下的生態綠化系統如同海綿一樣。防澇、透水、綠化、美觀,一樣功能都不少。

“堤在林中,似堤非堤”的開放式設計,讓江灘實現了“城市、堤防、江灘、水景”的有機整合,既增強了堤防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打造了獨特的堤防江灘濱水景觀。

煥然一新的青山江灘成為附近居民散步的首選,生動呈現出這座鋼鐵重鎮邁向生態新城的華麗轉變。

紅之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答好“必答題”

近年來,青山區不斷探索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具化為民服務事項,以項目化運作優化提升基層黨建水平。

在武漢最大公租房小區、華中最大棚改回遷片區——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記者看到,居民們在社區活動中心開展豐富的活動,變化“看得見”,幸福“夠得到”。

從“蚊蠅滿天飛,老鼠到處跑”的簡易工棚,到屋子敞亮通透,小區片片綠茵的現代化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居住有質量、生活有詩意。

“物業是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隻要社區一聲召喚,隨叫隨到。”青和居社區黨總支書記桂小妹說。從“天天敲門組”到“順順吧”、從“老年幸福食堂”到“好樣的工作隊”,還有幾百名黨員、志願者貼身服務。正是一次次黨建引領下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才能不斷滿足著青和居社區的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武漢市青山區人用幾十年的時間去証明。今天,他們更加堅定不移地走在轉型升級之路上。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