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秭歸民間文化藝術周舉辦 400余件非遺展品展出

2022年01月03日10:18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湖北秭歸民間文化藝術周舉辦 400余件非遺展品展出【6】
湖北秭歸民間文化藝術周舉辦 400余件非遺展品展出【6】

堂鼓之聲響徹雲霄,薅草鑼鼓高亢悠揚,皮影戲靈動傳神。湖北省秭歸縣民間文化藝術周活動上,各鄉鎮的45件群眾文藝作品、700多名來自全縣的民間文化藝術工作者齊聚屈原故裡,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群眾文藝表演。

秭歸地處長江三峽西陵峽兩岸,是巴、楚文化的交匯地,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人能歌善舞,崇尚金石之樂”便是楚國當時的風俗畫卷。2012年,秭歸憑借“秭歸花鼓舞”這一文化名片榮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本次民間文化藝術周活動,由中共秭歸縣委、秭歸縣人民政府舉辦,中共秭歸縣委宣傳部、秭歸縣文化和旅游局承辦。活動共包括群眾文藝作品展演、文化旅游商品暨非遺生產性傳承保護項目展、“崢嶸百年 詩畫秭歸”優秀群眾書畫展、“百年百圖 三峽記憶”攝影展、文化旅游發展成果展五大內容。在一周時間裡,45件群眾民間文藝展演按照戲曲曲藝、音樂、舞蹈三個門類,展開精彩角逐。同時,30項400多件非遺生產性傳承保護產品和文化旅游商品,203件書畫、美術、攝影作品同步在屈原故裡景區展出。

據了解,本次藝術周活動除了可以在現場觀看外,線上觀眾還可以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新華社現場雲、湖北省公共文化雲、秭歸融媒體等媒體平台同步收看“雲直播”,多渠道捕捉台前幕后的精彩瞬間。

據悉,近年來秭歸縣致力於健全完善縣、鄉鎮、村、村落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圍繞民間文化藝術周“一台四展”主題活動,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藝惠民演出,全縣12個鄉鎮累計開展送法律政策、送文化技能、送文化活動、送文化服務210多場次,服務基層農村群眾達11.1萬人次。

建設以“小廣場、小平台、小設備、小隊伍、小活動、小特色”為主要內容的“六小”文化建設示范村落34個,培養農村文化技術人員1200多人,創新推進2035個村落開展“六小”村落文化建設,打通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最后一公裡”。全縣“三館一站”及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縣圖書館、文化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館,縣圖書館正式建成秭歸縣數字圖書館、集群自動化管理系統建成投入使用。省圖書館在秭歸建立圖書流通服務點,以縣圖書館、文化館為總館,建成12個鄉鎮圖書館、文化館分館。全縣擁有群眾文藝團體組織500多支,文化志願者共計4000余人。

同時,秭歸縣堅持以屈原文化為引領,推動全縣非遺和民間文化藝術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全縣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3項,省級6項,市級18項,縣級83項,傳承人547名。加大非遺生產性傳承保護項目的培育扶持力度,開發項目37項,傳承人研發非遺文化產品670多件,建成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屈原故裡端午習俗館、非遺小巷、非遺小院等一批非遺場館。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通過政府、景區聯合供養形式,強力推進非遺項目、傳承人入駐景區開展活態傳承展演,累計入駐技藝類非遺項目34項,演藝類項目6項,長期入駐的縣級以上傳承人104名,累計招募培養徒弟21名,為地方特色文化傳承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圖/文 彭暉 蔡令儀)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