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心呵護母親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的湖北實踐
萬裡長江,奔騰東去。
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繪就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
湖北是生態大省,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三峽庫壩區所在地,既肩負著確保“一庫清水北送、一江清水東流”的重要使命,更承擔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光榮責任。6年來,湖北堅定不移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綠色答卷”。
頂層路徑:構建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
湖北地處“長江之腰”,發展重心、發展未來在長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4次考察湖北,高度關切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
湖北肩負著重要使命,“要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湖北擁有“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生態大省、農業大省”的發展優勢,要“強化生態環境保護”﹔
“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實現中部綠色崛起……
聲聲囑托,如同催人奮進的號角。
湖北,知重而擔,奮力前行。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湖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將美麗湖北、綠色崛起,作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
“湖北作為生態大省,要有大擔當、大作為。”
“要突出生態優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強化綠色發展,推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現‘帶’的優勢,積極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湖北全域協調發展﹔發揮湖北紅色文化和荊楚文化特色,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
在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上,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都被擺在了重要位置,制定出台《關於新時代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加快建設美麗湖北、實現綠色崛起的發展目標。
同時,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建立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等重要議事協調機構,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湖北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美麗湖北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工作力度較大,取得較大成效。”2021年12月13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湖北省委、省政府反饋的督察報告認為,湖北制定了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強化湖北境內長江全流域水環境保護,河湖長制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成功創建一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優先:守護好最普惠民生福祉
宜昌市伍家崗區的漁民劉承林,退捕后成為家門口的護漁員。幾個月前,劉承林巡江路過10號碼頭時發現:熟悉的大躉船已經不見了蹤影。
10號碼頭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分界線,是中華鱘洄游產卵的必經之地。這座服役40余年的通航服務配套碼頭結束使命,為中華鱘“讓路”。3年來,為建設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宜昌已拆除60座各類碼頭,還水於魚,還岸於民。
作為生態大省,湖北深知,發展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必須更加注重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守護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切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6年來,保護母親河,湖北一步一個腳印,步伐鏗鏘——
2017年,率先出台《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構建起“共抓大保護”的規劃體系。
2018年,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開啟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2019年,制定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工作方案。
2021年,啟動保護長江“6+4”攻堅提升行動。
截至目前,全省長江干線取締非法碼頭1211個,騰退岸線149。8公裡,生態復綠856萬平方米﹔積極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實現長江跨市界及一級支流河口斷面考核全覆蓋,推進“湖北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長江干流湖北段水質全線提升至Ⅱ類。
2021年冬至日,荊州市江陵縣西庄湖村。村民冉承財門前的朱港河,清澈干淨,再也聞不到臭味了。
朱港河,湖北農村“龍須溝”治理的縮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湖北城鎮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成效,進而將目光瞄准農村黑臭水體,並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爭到2025年,消滅其中較大面積、問題較為突出的“龍須溝”。
“十四五”開局之年,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保衛碧水、藍天、淨土,湖北交出了一份“美麗答卷”——
深入打好碧水攻堅戰,不斷提升“水質”,基本消除國控劣Ⅴ類水質斷面,實現“有河有水、有草有魚、人水和諧”﹔江豚頻繁現身,是對大力整治“化工圍江”、持續修復生態的無言贊許。
加強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減排,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努力改善“氣質”,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推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切實保護“地質”,實現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總體保持穩定,確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綠色發展:持續提升高質量成色
大江無聲,變革早已悄然發生。
搬新、搬高、搬綠、搬強,這是屬於湖北沿江化工企業的“華麗轉身”——
興發集團淘汰落后產能,拆除22套設備,騰出長江岸線950米,先后投資20多億元,開發微電子和有機硅新材料,推動傳統磷化工向新材料轉型升級。
湖北綠色家園公司破立並舉,投資14。5億元,通過搬遷淘汰落后產品和工藝,全部採用全球最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產能由不到10萬噸擴大到50多萬噸,品種由過去的近10種擴展到20多種,目前是全球最大環氧新材料系列產品生產企業,在全球細分領域中處於龍頭地位,真正實現了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
2021年,湖北沿江一公裡范圍內118家化工企業,全部完成“關改搬轉”﹔剩余61家沿江化工企業,將在2025年底前“結硬賬”。
用好長江“黃金水道”,湖北航運業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荊江率先在長江流域建成生態航道,水深增至3。8米,3000噸級駁船組成的萬噸級船隊可晝夜雙向通航。
生機勃勃的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正崛起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8%。
把加強技改作為產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湖北以創新驅動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搭建科技強省“四梁八柱”,打造“51020”現代產業集群,“光芯屏端網”、大健康、汽車制造等萬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高新技術企業接近1。5萬家。去年1至11月,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8%。
一個個嶄新的“聚綠盆”,正在為湖北源源不斷聚集“綠色能量”——
自全國碳市場去年7月開市以來,落戶湖北的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成為全省首個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國性要素平台。緊跟碳市場建設步伐,湖北迅速啟動武漢碳達峰基金和碳中和基金,優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范疇內的優質企業、細分行業龍頭開展投資,重點關注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產業化項目。
湖北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項目庫(“鄂綠通”),正不斷為美麗湖北注入新能量。截至目前,“鄂綠通”已為69個項目實現融資,融資總額達823億元,增強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
一項“綠色考核指標”,湖北領先全國——
近日,湖北率先在全國創建省級“綠色轉型景氣指數”評價體系。根據這一體系,2021年以來,全省建設項目含金量、含綠量水平逐步提升﹔綠色轉型景氣指數顯示,湖北省單位投資額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全省綠色轉型工作步伐明顯加快。
根據最新出台的《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2025年,湖北將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能耗強度下降、碳排放強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湖北牢牢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論述,正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決策部署,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干到底,勇當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譜寫湖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胡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