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觀察|湖北:疫情防控勁不鬆 就地過年成新風

春節前夕,荊楚大地群眾歡天喜地迎新春的心情被“驚”了一下——1月27日,湖北黃岡市羅田縣在對省外返回人員排查過程中發現1例核酸檢測陽性病例。
令人欣慰的是,羅田及時通報、及時採取措施。當日17:00至24:00,羅田縣鳳山鎮城區啟動區域核酸檢測,採集樣本92498份﹔經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大家懸著的心一下子落了下來,這再一次彰顯了疫情防控中的“湖北速度”!
對於中國人來說,團圓是最濃的年味,一年到頭就盼團圓。春節來臨,返鄉大軍讓防疫面臨更多挑戰。為確保群眾安全喜樂迎虎年、過春節,湖北各地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1月12日,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關於2022年春節前后湖北省重點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措施的健康提示:低風險區來鄂人員,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証明﹔中高風險區來鄂人員,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疫情防控勁頭不鬆的同時,就地過年漸成新風。“不管在哪裡,家人在一起就好!”在武漢春和社區,一位來武漢工作10年的居民說,自從2020年疫情暴發后,就沒有回去過年,“老爹娘也接到武漢了,家人在一起就是圓滿年。”
每逢佳節倍思親。為豐富就地過年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湖北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湖北公共文化場館保持正常開放,省級文化場館帶頭策劃展覽展示、講座交流等線下線上系列文化活動。此外,湖北各地圖書館、文化館將組織活動730多場,228家各級各類博物館將舉辦臨時展覽35場、線下活動20場次、線上活動近400場次,全省10個公共美術館將舉辦16場美術展覽、7場公共教育活動。
“留人”誠意滿滿。湖北多地拿出真金白銀,放出就地過年大招。十堰市斥資4000萬元鼓勵就地過年、穩崗穩產——1000萬元消費券促進節日消費、1000萬元貼息補助支持企業貸款、1000萬元獎勵企業穩產穩崗、1000萬元開展新春“送溫暖”活動。荊門市支持企業春節期間不停工、不停產和早開工,按類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並對企業生產人員和項目建設人員每人發放500元過年紅包。潛江市對春節期間留潛過年員工,每人發放“六個一”大禮包,全市博物館、圖書館、市民體育中心、青年之家等公共文化場館及設施免費開放。
“留人”溫情滿滿。為讓外來務工人員安心留鄂,湖北省總工會要求,各級工會要迅速摸排就地過年職工的人數、需求等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活服務、文化活動、心理疏導、困難幫扶等關心關愛工作。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企業、工地,普遍開展“暖心三送”活動,即送年貨禮包、送防疫物資、引導企業發送留崗紅包。同時,開展新年祝福活動,引導就地過年職工與親朋好友問候交流,營造過年氛圍。為留守企業堅守崗位的職工組織快捷、方便和安全的年夜飯,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品嘗“年”的味道。
“就地過年”是在特殊時期、特定環境下採取的特別方式,政府倡導而不強制,受到了大部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親人異地,防疫同心,“就地過年”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共同抗疫的決心。溫情服務暖人心,他鄉亦可是故鄉﹔待到疫情散盡時,相聚言歡味更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