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變果園 譜寫《橘頌》新詩篇
湖北省鄉村振興干部能力提升班學員到秭調研

調研組到柑橘產業基地了解直播帶貨情況。鄭濤攝
4月26日,湖北省鄉村振興干部能力提升班學員約260人先后到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屈姑國際農業集團、歸州鎮萬古寺村,實地調研該縣柑橘產業鏈建設、柑橘產業基地和屈原文化振興情況。
在屈姑國際農業集團,學員們現場觀摩了企業生產實況及柑橘深加工系列產品展示,詳細了解了柑橘產業鏈建設、龍頭企業帶動就業情況及后續規劃。恩施州鄉村振興局局長向超說:“我們參觀的屈姑集團,將產業鏈條無限延伸,將柑橘吃干榨淨,這種龍頭企業+基地+科技+農戶的發展模式,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老百姓持續增收提供了強勁支撐,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湖北省鄉村振興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學員到秭歸調研。宋黎立攝
在中華屈氏第一村——歸州鎮萬古寺村,調研組實地考察了該村柑橘產業發展和屈原文化振興情況。學員們紛紛點贊秭歸秉承屈原求索精神,將坡地變果園,變成了老百姓致富的百寶園,譜寫《橘頌》新詩篇的做法。近年來,萬古寺村堅持以文化傳承為產業發展鑄魂,圍繞屈原文化、峽江文化、柑橘文化、龍舟文化打造尋根、觀光、採摘、龍舟體驗等旅游產品。每年來該村尋根問祖的屈氏后裔多達5000多人,游客上萬人次,帶動村內新開農家樂10余家,新增民宿3家。與此同時,該村立足產業興村,推進數字鄉村、智慧農業建設,推進臍橙種植智能化、生態化、精細化,全村臍橙種植面積3800畝,年產量達7500多噸,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
“秭歸和我們鄖陽一樣,田地很少,良田更少,秭歸就在山上把坡地變成了果園,變成了我們老百姓的百寶園。秭歸從八幾年開始發展臍橙,從單一品種,到現在四季鮮橙,從當時的賣鮮果,到現在的深加工、賣橙文化,都值得我們學習。”十堰市鄖陽區委副書記陳茹表示。(李彩雲、宋黎立、鄭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