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湖北紅安:“脫貧茶”走出“振興路”

5月10日,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老君眉茶文化產業園內,來自黃岡地區的制茶師和茶藝高手齊聚一堂,進行技能大比拼。來自不同地區的茶文化愛好者,以茶為媒,因茶結緣,共同享受茶文化帶來的無限魅力。
守護紅色根脈,發展綠色產業。近年來,革命老區紅安縣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大力發展高山有機茶生產,精心澆灌“茗宿老君眉”品牌,堅持走茶旅融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使其成為引領紅安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據了解,今年紅安春茶生產態勢喜人,已生產茶葉560萬斤,實現綜合產值5.3億元,聯農帶農1.2萬戶。
選定一個品種
紅安地處鄂豫兩省交界,日照充足,雨水豐沛,擁有適合茶葉生長的優良環境。
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介紹說,紅安種茶歷史悠久,是全省五大優勢產茶區之一,也是鄂東大別山優質綠茶主產區,為紅安“茗宿老君眉”的種植提供了天然的溫床。該縣大力實施茶產業品質提升、龍頭壯大、科技創新、品牌強業、融合發展五大工程,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茶產業逐步成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目前,該縣共有茶園基地6.6萬畝,其中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優質茶園基地超過2.3萬畝。
“紅安雖然有悠久的種茶歷史,但近十幾年才真正呈現出規模化種植的局面。此前,一直都被‘種不倒、種不好’的問題困擾。”紅安縣林業局局長黃叢發介紹說,為破解難題,該縣聘請專業教授為技術顧問,指導茶產業發展,早在上世紀90年代,紅安縣就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融合紅安傳統制茶工藝與現代科研技術。
於是,全程標准化有機茶被選定了,按標准選址、開辟、整理茶園,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按標准採摘加工,成功開發出了“茗宿老君眉”茶。制茶工藝榮獲國家發明專利,老君眉茶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湖北省十大經典名茶和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統領“天台雲霧”“紅安翠峰”“珍眉”“秀眉”等子品牌,打造茶葉“兩品一標”認証3個,著力構建“區域公用品牌+鄉鎮特色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母子品牌發展模式。
2004年,老君眉茶通過中國茶葉研究所有機認証,成為湖北省第一批有機茶﹔2007年取得了“國家食品安全QS 認証”﹔2008年,紅安縣整合五大國有林場茶園基地,成立了老君眉茶場。如今,老君眉茶場是湖北單體最大的有機茶生產企業。
做強一種品質
“制茶的工序差不多,但茶的味道好不好,還要靠技術。”老君眉茶場場長武世化說。通過對茶葉質量的把控,讓鮮葉的淨度和鮮度達到優質。“每個環節,我們都是精益求精、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確保每一批從老君眉茶場出場的茶葉都是優質精品茶葉。”
技術水平是重中之重。茶場通過不斷添置新的加工設備,改善茶葉加工生產線,聘請知名茶葉專家指導等措施,提高茶葉加工技術。針對茶葉生產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反復調試,刻苦鑽研,熟練掌握機械性能和茶葉加工技術要領。
精細化管理同樣重要。通過採摘前做示范、採摘時跟蹤指導、採摘后嚴格驗收,從源頭控制鮮葉採摘質量達標﹔在茶葉加工環節,實行管理人員輪流值班,無論是鮮葉攤放,還是殺青、揉捻、理條、干燥等,做到每一個技術環節不趕時、不超量。加工后如實做好鮮葉入庫、干茶出庫登記,及時對送檢茶反饋的質量信息進行分析、改正。
因此,外形細嫩、湯色翠亮、香度高、口感好的老君眉茶,收獲了消費者一致好評。
叫響一個品牌
青山不老,茶香永駐。品牌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市場對紅安茶葉的興趣來源於品牌。做好有機茶文章,拓寬老君眉品牌路。”黃叢發說,紅安縣持續加大老君眉茶葉產業園建設支持,壯大企業龍頭,補齊茶產業鏈短板,按照茶產業鏈發展要求,以老君眉茶場為依托,整合縣內小型茶葉企業、專業合作社等,以清潔化、自動化、智能化為方向,對照國企標准打造老君眉集團,積極致力於將老君眉茶場打造為國家級茶葉產業化龍頭企業。老君眉茶成為紅安的一張“綠色”名片,享譽全國。
憑借這張名片和“有機茶”金字招牌,紅安縣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葉(園)基地建設和認証工作。依托現有的農產品電商平台、電商產業園、物資配送體系建設,完善集中加工、統一銷售。同時,豐富老君眉茶品種,開發新產品,擴大銷售渠道,做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富裕一方百姓
最是一年春好處,滿山青翠茶正鮮。在紅安縣七裡坪鎮國有紫雲寨林場,千畝茶園早已春意盎然,連綿起伏的茶山盡情吐綠。紅安縣國有紫雲寨林場場長張文介紹:“通過近幾年持續加大對茶園的管理投入,茶園的長勢今天非常喜人,茶芽飽滿程度和合格茶芽的數量都是近十年來狀況最好的,今年我們有信心實現產量和質量的雙豐收!”
據悉,紅安縣正積極申報並實施茶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實施青茶基地質量精准提升工程。2022年計劃新建青茶基地3000畝、撫育青茶基地800畝、完成茶葉低產低效林改造5000畝、完成青茶產業鏈相關項目4個。
“我們深入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新路徑,打造‘兩山銀行’‘濕地銀行’‘森林銀行’,用一片小茶葉撬動起一個富民興縣的大產業,真正把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黃叢發表示。
據了解,“十四五”末,紅安縣生態茶園基地有望達到8萬畝,實現綜合產值13億元,打造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立得住的名優茶品牌。(郭婷婷、劉子靚、劉玲莉)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