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十年禁漁長江美 鳥飛豚躍漁民安

2022年06月11日08:34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沿江各省市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壓實主體責任,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要強化執法監督,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務求禁漁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20日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2021年1月1日零時,對母親河長江是歷史性的一刻: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行10年禁漁。

湖北坐擁1061公裡最長江段,禁捕責任重於泰山。

為全局計、為子孫謀。近5年來,湖北以釘釘子的精神,強化責任與擔當,做好長江水生態修復大文章。

2017年,湖北在沿江10個省市率先啟動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捕工作﹔到2018年底,全省83個保護區陸續實現禁捕退捕,比國家要求完成時限提前一年﹔2019年啟動長江、漢江干流禁捕退捕工作,2020年全面實施退捕攻堅戰,16818艘建檔立卡退捕漁船、17462艘涉漁“三無”船舶全部回收拆解,32226名退捕漁民全部上岸轉產安置。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湖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正式全面實行10年禁漁。

鐵腕治江,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撈行為,全省各地建立起一套長效禁捕工作機制,漁業生物資源明顯恢復,一幅鳥飛豚躍、江清岸綠的美麗長江畫卷正徐徐展開。

生機盎然的長江回來了

“又出來啦!一頭,兩頭,三頭……”初夏時節,有“微笑天使”之稱的長江江豚,在長江宜昌段葛洲壩下游成群出現,好一幅“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生態畫卷。

同樣的美景在荊州、武漢、咸寧、洪湖長江段、潛江的漢江段一再重現,被游人上傳網絡后引起圍觀。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稱,長江禁漁后,長江、漢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魚類資源豐富,緩水區小魚多了,吸引了江豚前來捕食。

在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麋鹿集體恣意奔騰的畫面更讓人感受到震撼。

去年,武漢市園林局在全市范圍內觀測記錄到野生鳥類357種,共計84.6萬隻。“長江兩岸的江灘是重點觀測地。”

除了江豚,刀鱭、鳤魚等稀有魚類也越來越多。刀鱭往年僅出現在我省黃梅以下江段,2021年以來陸續在嘉魚、石首發現。在長江宜昌段,消失多年的鳤魚也再次映入人們的眼帘。

省生態環境廳最新監測表明,今年以來,我省長江干流出境水質持續保持Ⅱ類。

據科研單位同步監測顯示,我省長江、漢江干流水生生物資源量快速恢復,2021年監利斷面四大家魚魚苗發生量約50億尾,遠超禁漁前的年平均10億尾至20億尾。

管長遠的禁捕機制建立了

長江禁捕是一場持久戰。

2017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公布《關於落實我省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工作的通知》,率先啟動了禁捕工作。農業農村廳、公安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出台30余個文件。983名“江段長”、3455名“岸線長”上崗履職,1705名護漁員日夜巡查,其中824人由退捕漁民變身而來。

鐵腕護江效果明顯。2021年,全省農業農村部門查處非法捕撈案件330起,公安部門偵辦案件442起,較2020年1733起、787起明顯下降﹔2022年一季度,農業農村部門月均查處非法捕撈案件已降至8起。

人防與技防結合。

5月下旬,在嘉魚縣漁政執法指揮中心,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六華通過大屏幕實時關注著全縣禁捕區域內動態。大屏幕上,包括109.6公裡長江干線和西涼湖嘉魚片區2.6萬畝水域的實情實景盡收眼底。

“以前靠兩條腿步行巡查,對非法捕撈發現難、取証難、反應慢”。石六華說,嘉魚縣在13座沿江移動通訊鐵塔上,裝配雷達、雲台、網絡攝像機等智能監控系統,利用全景監控、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極大提高了執法效率。

目前,全省79個縣市區天網工程基本建成,投資4.07億元,實現“禁捕水域”全覆蓋。同時統籌中央、省級資金3.55億元,配備執法船艇274艘、執法車108輛、漁政躉船43座、無人機93架,形成了人機艇車快速互動的立體防護模式。

轉產漁民過得更好了

“十年禁捕”難在漁民安置。

宜都市白水港村老漁民劉澤奎曾為養老問題發愁,禁捕之后老兩口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養老金。“現在每天在江邊綠道散散步、廣場上跳跳舞。”劉澤奎笑著說。

據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籌措各類禁捕退捕補償資金58.85億元,發放船、網、証等一次性補償資金15.8億元。我省退捕漁民中符合參保條件的31958人已全部參加養老保險,需轉產安置漁民23396人已全部完成轉產就業。對轉產的護漁員,省財政按每人每年補助1萬元。

作為長江流域唯一出台3年過渡期政策的省份,全省發放3年過渡期生活補助5.3億元,實現應補盡補。累計職業介紹44761人(次)、職業培訓6183人(次),救助兜底保障1523人、臨時救助188人次,實現應保盡保、應培盡培、應轉盡轉、應兜盡兜。

與此同時,我省借助禁捕倒逼水產業轉型升級。在武漢、宜昌、十堰、恩施等10多個地方,流道池塘設施化養殖、圈養桶陸基工程化養殖、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等多種設施漁業加快建設。省農業發展中心在全省組織培訓,將捕魚人轉變為養魚人,目前已經開班20多期,培訓人員1000多人。

“我們要把禁捕變成水產業提檔升級的一次機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江團(長吻鮠)、長江刀魚(長頜鱭)、土憨巴(沙塘鱧)等6種長江野生魚進行人工馴化養殖后,已開始走上百姓餐桌。“一斤土憨巴賣到80元,畝均增產3000元,比原來掙得多多了。”退捕漁民周保國稱。(記者劉勝 通訊員張琳)

(責編:肖璐欣、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