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冉存英幫助3000多名孤獨症孩子——

“我想架起融入社會的橋梁”(守望)

本報記者 田豆豆
2022年06月15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進位於湖北宜昌市點軍區的博愛特殊教育學校,一進門就能聽見孩子們的歡笑聲,有的正跟著老師一個詞一個詞地學說話﹔有的正在老師的帶領下笑呵呵地做游戲……

  “我也是孤獨症孩子的媽媽,創辦這所學校,就是想幫助這些孩子盡可能地康復。19年了,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隻要看到孩子們在一點點進步,我心裡就充滿了力量!”博愛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冉存英(見圖,本報記者田豆豆攝)說,從2003年創立至今,學校先后幫助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孤獨症孩子。

  20多年前,冉存英發現兒子患有孤獨症,她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問藥,但治療效果欠佳﹔她毅然決定自己想盡一切辦法創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最大限度地幫助兒子和其他孤獨症患兒……

  不懂專業怎麼辦?學!她找遍宜昌所有的書店和圖書館,還去外地參加專業培訓,像海綿吸水一樣盡可能吸收一切對孩子有用的知識……現階段,她已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C—PEP評估師、特殊兒童心理教育評估師等專業資質,“我為什麼還要學心理學呢?因為我知道,孤獨症孩子的未來其實掌握在家長手裡。積極面對,積極治療,孩子就有希望!”冉存英說。

  冉存英說,學校創辦時隻有3個老師、4個學生,發展到現在,師生人數翻了近10倍。不論省內省外,隻要有專業培訓,冉存英都派老師參加,要求所有骨干教師“持証上崗”,許多特殊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專家被邀請進入學校的“專家團隊”。

  “我的孩子跟著冉校長10多年了,現在不但能進入普通學校讀書,還會自己乘坐公交車,到宜昌市殘疾人支持性就業培訓基地工作。”孤獨症患兒小龍的母親郭女士說。

  小龍2歲多時被確診為孤獨症,聽說宜昌本地有冉存英創辦的博愛特殊教育學校,郭女士試著把小龍送了過來,“冉校長讓我們看到了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那份喜悅無法用語言形容……”郭女士說。

  “冉校長一直在努力,和我們一起堅持到了今天。”博愛特殊教育學校常務副校長譚寧說。她清楚地記得:第一道幾乎跨不過去的坎是在2006年春節前,那時候,冉校長建議送老師們到外省進行專業培訓﹔可一名合伙人堅決反對,爭執不下,竟然撤資了,導致老師們的工資發不出來……最終是冉校長的丈夫把自己掙的兩萬多元交給冉校長,才度過這次危機,“多虧了她的堅持與韌勁。”譚寧說。

  為了讓更多孩子受益,2012年,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冉存英決定將學校轉為公益性、非營利性民營機構。“作為公益性機構,我們學校就可以讓孤獨症孩子和家庭直接受益。”冉存英說,“隻要能幫助更多孩子,做再多我也無怨無悔。”

  與19年前相比,冉存英深感現在國家對孤獨症患兒的政策越來越好了,“闖過了黎明前的黑暗,現在終於豁然開朗,我覺得孩子們的未來充滿希望!”冉存英說。

  當孤獨症兒童長大了,他們的出路在哪裡?“學生赫赫考過了鋼琴十級,鋼琴大賽獲獎無數,我了解到有家餐廳在招聘鋼琴師,非常適合赫赫。但餐廳負責人還是有一些顧慮……”冉存英說。“孤獨症患者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行為刻板。但他們對感興趣的內容,會非常專注地學習。”冉存英介紹:有的孩子對音樂敏感,可以做到剛聽過的鋼琴曲就立刻彈奏出來﹔有的孩子對圖片敏感,可以憑借記憶手繪中國地圖﹔有的孩子對數字敏感,可以背下萬年歷……“我在探索將他們的刻板行為轉化為某種職業技能,培養他們的一技之長。”

  這些年,冉存英經常帶領團隊到各地做關於孤獨症的科普講座,“希望全社會都能了解、理解、關注孤獨症患者,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冉存英說。2016年,在宜昌市殘聯就業中心的支持下,冉存英發起且運營的宜昌市首家殘疾人支持性就業培訓基地正式成立,開設手工制作、糕點烘焙等項目,已培訓上百名16歲以上的孤獨症患者。“我想架起融入社會的橋梁,讓孤獨症人士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冉存英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5日 06 版)
(責編:郭婷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