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

2023年01月03日08:37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閱讀提要

回顧2022年,一條主線清晰而堅定——高質量發展。

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這一年,加快創新步伐、搶佔未來賽道成為各地共同選擇。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作為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制造業大省,我省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發展亮點頻出,活力奔涌。

插上數字化翅膀,制造業迎來變革

在光谷的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企業接入數量達2000多家,居華中地區之首,注冊標識達到十億級,每日標識解析量達到百萬級﹔在青山的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無人車間,從鐵水入場到軋制成材全自動,“一鍵煉鋼”成為現實……一系列應用場景和示范標杆在鋼鐵、化工、汽車、電子等工業領域多點開花,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奔涌向前。

數字新動能是推動工業經濟回穩上升的重要支撐。“對工業經濟來說,數字新動能既能優化工業經濟存量,推動傳統企業高質量發展,也能提供工業經濟增量,創造新的需求,締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字化正為制造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每99秒造出1台汽車發動機、每50.1秒下線1輛新車……省經信廳提供數據顯示,通過實施“雲行荊楚”行動,我省培育100家省級上雲標杆企業,全省上雲工業企業達4.6萬家,覆蓋率超過45%。全省在建5G全連接工廠達到108家,評定省級5G全連接工廠30家,建成全球“燈塔工廠”2家。

走進湖北美的洗衣機有限公司總裝流水線,隻見機械手閃轉騰挪,各種智能化無人設備不停穿梭。遍布車間的數字大屏,實時顯示著產出、能耗等數據。這座位於荊州市的智能工廠代表著世界數字化制造最高水平,目前全球僅103家。投產5個月,平均每15秒就有一台洗衣機組裝下線。

傳統產業加速煥新,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越發明顯——

在新一輪的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湖北集結全省之力,多方聯動,向世界級汽車產業大走廊發起沖刺。東風公司正在構建由風神品牌、高端電動嵐圖品牌、豪華電動越野猛士品牌組成的系列自主乘用車格局。嵐圖汽車順利完成了“三年三品類”的戰略布局,成為產品布局最完整的中國新能源車企。今年1月至11月,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16178輛,同比增長173%。

各地也持續推動工業新動能積蓄——

通過化工企業整治,促進化工產業“破繭新生”。宜昌化工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轉變,全市精細化工佔化工產業的比重提高到36%以上,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源粗放利用的局面,逐漸轉向創新引領的新路上來。

仙桃市正全力建設華中地區有特色、有競爭優勢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一塊電池”。在仙桃,容百科技、京科控股等新能源重頭企業匯聚於此,延伸鋰電池產業鏈條、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集成優勢。

發力新領域新賽道,新興產業勢更強

高頻PWM調光,可大幅提升頻閃的頻率,來調節亮度,讓人眼難以感知。12月21日,首塊完全自主的國產2K高頻PWM柔性屏在TCL華星武漢基地正式量產下線。

在智能手機領域,2K柔性屏的應用早已駕輕就熟,憑借更高清的分辨率、顯示內容的強化等,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但此前2K柔性屏的核心技術幾乎被國外廠商壟斷,TCL華星不僅打破了柔性屏由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還進一步聯合國內廠商,推動國產2K柔性屏的大規模應用普及。

新型顯示,武漢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成為國內重要的產業集聚區。從手機屏到車載屏、VR屏,武漢從昔日缺芯少屏到如今好“屏”如潮。一大批全球第一、全球首發的顯示屏,從武漢驚艷全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近年來,在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持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新,意味著廣闊機遇,昭示著無限潛力。

武漢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與上海、北京並列全國第一。今年,武漢光電子信息集群入選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中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中國光谷“獨樹一幟”。中國信科、華工科技、長飛、銳科激光、帝爾激光、高德紅外一大批引領性強、創新水平高的龍頭企業,武漢華星、天馬等眾多行業領軍企業,華為、小米等80余家互聯網頭部企業……中國光谷已匯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00家、瞪羚企業502家,累計培育8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家隱形冠軍企業。

新,意味著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從火箭制造、衛星研制,到太空數據應用,湖北正加快航天全產業鏈布局。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擁有國內第一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現在,每年有240顆小衛星下線。

光谷生物城已集聚3000余家研發型企業,400多個1類新藥管線在研、40多個進入臨床。光谷生物醫藥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中部第一。

盡管受到疫情沖擊,高技術制造業仍表現出較強韌性,增速快於全部工業。1月至11月,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對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

啟動新平台新動力,創新引擎更強勁

3月,《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洪山實驗室嚴建兵團隊和中國農業大學團隊的聯合科研成果。該研究找到玉米水稻增產秘訣,通過對關鍵基因的編輯改良,有望將玉米和水稻的產量分別提高10%和8%左右。這也是洪山實驗室成立以來,刊發在《科學》上的第二項研究成果。

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我省已組建光谷實驗室、江夏實驗室、珞珈實驗室等9家湖北實驗室,現已全部進入實體化運行,成為我省核心戰略科技力量。三維直連量子點紅外探測、線粒體酶復合體組裝分子機制等一批原創成果,先后從這些實驗室走出。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這一年,湖北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科技強省,9家湖北實驗室、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平台加快建設,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湖北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科技創新事業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撐。

看創新平台,截至目前,湖北全省新型研發機構達到39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國家級高新區12家,數量位居全國第四。以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為代表,湖北已有10家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總數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

看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湖北加快推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中國信科集團完成國內首次P比特級光傳輸系統實驗,可容納在一根光纖上近300億人同時通話,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看成果轉化,“鄂來拍”“鄂來揭”“鄂來投”和“聯百校、轉千果”等系列活動讓科技成果集聚效應加快形成,提升了企業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推動企業產品從價值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看協同創新,武鄂黃黃咸五市同部署同推進。武漢東湖高新區與鄂州合作打造千億元級光電子產業園,鄂州葛店開發區近四分之一的企業直接為武漢配套,黃岡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共建科技產業園,黃石、黃岡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設立的科創飛地已經建成投入使用。

一股股新動能在荊山楚水間涌動、碰撞,催動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強勁運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責編:王郭驥、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