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武汉市洪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里气氛凝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里虽不是救死扶伤的“前线”,却是与时间赛跑的另一“战场”。
“疫情报告我正在审核,稍后汇报。”“今天新建的隔离点一定要做好消杀!”……对于洪山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徐丹丹来说,今年春节过得格外艰难。
1月16日,因失眠症住院的徐丹丹提前出院。18日,趁着周六休息,她赶回老家黄石阳新县探望因工作繁忙大半年未见的父母,当晚便收到局领导打来电话,要她火速返岗担当防控协调工作。19日,徐丹丹便乘坐最早开往武汉的火车,到洪山区卫生健康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到了。从那天起,徐丹丹再也没有休息过。不知是因为每天要忙到第二天凌晨还是服用安眠药的结果,早醒的失眠症似乎不再困扰她了。
随着1月21日疫情升级,洪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预防医学硕士毕业、长期坚守疾控一线且参与过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防控的徐丹丹,被分在了医疗救治组。笔者了解到,指挥部下设8个组,医疗救治组是指挥部“中枢”,也是压力最大的一组。主要负责疫情监测、病人转运、指导隔离以及辖区救治医院的保障工作,需要为指挥部及时正确的发布指令充当智囊作用。
“每天各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治医院以及隔离点会把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各类数据集中。我们看到的一组组数据,其实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压力再大也得上。”徐丹丹说,“当前医院救治床位压力较大,医疗救治组的每一次报告,关系到每个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救治,与病人正承受的痛苦和焦虑相比,我们这点压力又算得了什么呢。”
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接听电话或接待咨询近百次,审核疫情报告数十次,让原本就饱受失眠和慢性肠胃疾病困扰的徐丹丹看起来更瘦了。而让她在指挥部“一举成名”的,是前几天她因为连续工作没顾上吃饭,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徐丹丹对此不以为然,“作为疾控人,又是党代表,要无时无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不仅要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还要认真细致地收集各方信息、做好数据分析汇总,给指挥部决策提供最准确的战报。多做好一组数据分析,就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多添了一份保障。”
指挥部其他同事说,到指挥部报到的第一天,徐丹丹是开车拉着行李过来的,“她做好了长期战役的准备。”但指挥部考虑她是女同志,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夜里均安排的是男同志值班。“虽然每天可以回家,但两个孩子已经好久没有见过我了。”徐丹丹笑称,她每天早上出门时孩子们还在睡觉,到了深夜回家时,孩子们早已进入梦乡。每天都要接待来往指挥部工作的各方人员,因担心给家人带来感染风险,她从不敢对孩子们有任何亲昵之举。
“2003年非典时,我读大一,曾一度被隔离。”徐丹丹回忆,正是17年前的非典遭遇,让她对疾控事业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她对各条战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感同身受。“眼下,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战斗在国家和各省、市、区临床、疾控等一线。这既是我们青春时的职业理想,也是我们需要直面的挑战。面对疫情我们惟有全力以赴。”(邓洲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