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冲天23颗卫星闪耀太空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曾极为神秘的航天产业打开商业之门,也让“送卫星”——发射火箭成为最热门的生意之一。
一家湖北企业站上了这门“太空生意”的风口。2016年2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科工火箭”)在武汉注册成立,成为我国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公司。截至目前,科工火箭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完成13次商业发射服务,将2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湖北造”火箭频送“太空快递”
8月2日,位于新洲阳逻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总装测试厂内一片忙碌,这是国内首家具备批量化固体火箭总装测试能力的现代化火箭产业园,也是我国首个商业火箭产业园,产自这里的“快舟”火箭很快将开启新的太空之旅。
商业火箭,如同“太空快递小哥”,将携带的货物(卫星)按照客户要求发送至指定的轨道上,收取发射服务费用。2014年11月起,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商业航天。央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感知到商业航天的巨大发展前景,决定重点研发低成本、快速响应的固体运载火箭。
科工火箭总经理马怀波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得知航天科工要办一家商业火箭公司,曾有不少城市抛来橄榄枝,其中,武汉的优势最为显著。航天科工与湖北合作源远流长,下属大型研究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就位于湖北。武汉九省通衢,水运、陆运、铁路运输发达,方便大尺寸的火箭运输。湖北科教资源丰富,汇聚大批优秀毕业生和高科技人才。
2017年1月,成立不到1年的科工火箭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我国新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首单,也将“湖北造”火箭正式带入商业时代。
成功发射首枚火箭后,订单接连飞来,截至目前,科工火箭已成功完成13次发射履约,新的订单已排到1年以后。
广告可“上天” 太空可旅游
到底谁在“刷火箭”“放卫星”?
据介绍,商业卫星主要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科研等领域,通信运营商、车企、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都是科工火箭的客户群体。
今年6月22日,中科院研制的科学实验卫星“天行一号”使用科工火箭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到达预定轨道,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等试验。
“火箭除了总体设计和总装集成,其他生产过程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在马怀波看来,商业航天的不同之处,就是不断突破传统航天的“围墙”,打造出“社会化总装厂”。商业火箭以质量、成本、效率优先。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产业变革。
“要打广告吗?上天的那种。”科工火箭官微上这则消息引人注目。据介绍,快舟系列的火箭箭体已载着多个商业广告飞入太空。
“普通人前往太空旅游也不会太遥远了。”马怀波说,发射直播、利用回收的火箭壳体做周边产品……更多的商业模式有望在快舟火箭上运用,让更多人分享太空经济的红利,商业航天的意义就在于此。
连螺丝钉都是“中国造”
2021年10月27日,“快舟·新洲”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成功将高分辨光学遥感卫星吉林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完全国产化的商业火箭,就连螺丝钉都是中国制造。”马怀波介绍,“快舟·新洲号”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下线的首批火箭之一,大部分零部件产自湖北。
“航天产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科工火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怀波说,依托快舟成熟深厚的技术积淀,科工火箭发射的首单从合同签订至研制生产并完成发射,整个过程仅用8个半月。
“丰富火箭型谱,壮大‘快舟’家族。”目前,科工火箭已组建近200人的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约八成,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20%。该团队正在进行新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将有更强的运载能力、更大的包络空间、更好的履约适应性。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重点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高科技优势产业集群。马怀波介绍,今年6月,科工火箭B轮募集资金总额达15.855亿元。募资主要用于固体运载火箭研发及性能提升、液体动力关键技术攻关及发动机研制、研发保障条件建设等。他展望着“快舟”家族和科工火箭的未来:快舟系列的固体火箭将适用于中小型卫星组网;正在研发的快舟系列的液体火箭具有更大运载能力,将满足卫星大规模组网,可实现高、中、低轨发射服务全覆盖。(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肖熠旸)
延伸阅读
湖北“追星”人逐梦千亿产业
今年2月27日,以武汉大学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为研发主体的“启明星”微纳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浩渺宇宙里,“湖北造”逐梦苍穹。追星揽月的湖北航天人,将“武汉号”“新洲号”“珞珈一号”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不断刷新湖北商业航天基础研发、商业运作的影响力。
荆楚大地上,航天城拔地而起。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抱团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卫星、遥感、航天材料、测控等航天产业上下游链条加速形成。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傲然崛起。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64.2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626亿元,2017年以来的年增速均超过20%。
这当中,湖北占据重要一席。企查查统计数据显示,在现存9.6万家“航天”相关企业中,注册地在湖北的共有0.81万家,位居全国第三。
与之呼应,“十三五”以来我省航空航天产业特色融合化、集聚化发展成效明显。特种飞行器、航空救生装备产品研发制造和航空维修总体能力在全国领先。荆门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在商业航天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发挥特种飞行器、航空维修、商业航天等产业优势,优化发展功能空间;聚焦“航空航天”产业链,锚定航空产品研发、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等8个重点产业方向。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