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解讀“德爾塔”

2021年08月04日18:0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近期,由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個省份。目前主要傳播的德爾塔變異毒株,由於傳播速度快、體內復制快、轉陰時間長等特點,對防控工作提出更大挑戰。

如何科學認識德爾塔變異毒株?如何有效控制疫情傳播風險?公眾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為主體的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近日組織多學科專家團隊,就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

德爾塔毒株和之前的毒株相比,有何區別?

德爾塔變異毒株,和之前的毒株區別有六點:

一是傳染力方面,德爾塔毒株具有極強傳染性﹔

二是傳播速度方面,德爾塔毒株的傳播速度快,之前廣州有1例14秒無接觸傳播的病例﹔

三是呼吸道病毒載量方面,德爾塔病毒呼吸道病毒載量是以往的毒株感染者的1260倍﹔

四是潛伏期縮短,德爾塔毒株潛伏期4天,以前的新冠病毒毒株的潛伏期為6天﹔

五是感染症狀方面,德爾塔毒株感染可能不會有發熱的症狀,大多數會有腹痛、腹脹、嗜睡、無力的症狀,更容易發展成為重症,而以往的新冠病毒感染常見感染症狀為發熱、乏力等,有時會出現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咳嗽、咽痛、鼻塞等﹔

六是現在對密切接觸者的界定上,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單位、同一座建筑,發病前4天,和病人相處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觸者﹔而以前的新冠病毒,在發病前兩天跟病人的家人,同一個辦公室的人,或者一米之內共同吃飯、開會等等,才叫密切接觸者。

基於德爾塔毒株的新特點,其傳播方式是否發生了改變?

德爾塔毒株的傳播方式沒有改變,仍然是通過以下三個主要途徑傳播:

一是呼吸道飛沫傳播,也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打噴嚏、咳嗽甚至說話時,噴濺出來的呼吸道飛沫如果攜帶病毒,會導致與他近距離接觸的人感染。

二是接觸病毒污染物傳播。呼吸道飛沫和分泌物,污染了物體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其他人用手接觸了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沾染了病毒,接觸自己的口、眼、鼻的時候,可能會被感染。

三是空氣傳播,也叫氣溶膠傳播。特別是在室內,通風不暢的狹小空間,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會形成非常細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停,其他人吸入,可能導致感染。甚至排出病毒的人離開這個空間,在空氣中仍然會有病毒存在一定的時間,其他人進入以后可能導致感染。

我國本輪的本土聚集性疫情與過往疫情相比,呈現出什麼特點?

第一,這些患者感染的都是德爾塔變異毒株。

第二,這些患者在起病初期,症狀不是特別典型,有的就是發熱、乏力、咳嗽等這樣一些症狀。

第三,病情進展快,轉到重症階段平均五天的時間。

第四,這些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有基礎性疾病。

目前感染德爾塔毒株的患者,其重症比例是怎樣的?

根據我國廣東疫情的數據觀察來看,還沒有看到德爾塔毒株能夠明顯增加疾病的嚴重程度。但在英國的研究中,發現德爾塔毒株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有增加的跡象,與阿爾法毒株相比,感染德爾塔的患者住院風險增加了2.6倍。

不過,在分析重症情況時,除了病毒本身,還需要看宿主本身的情況,比如患者是否已經接種過疫苗?年齡大小?還有是不是有一些基礎疾病?另外,疾病發現時間、救治時間、治療手段等,都是影響重症率發生的因素。

我國的新冠疫苗對德爾塔毒株的防護效力如何?

基於在境外大規模疫情國家開展的真實世界研究,特別是在智利開展的一千多萬人的研究中,我國科興公司的疫苗總體保護率,對所有症狀、輕症的保護率在65%以上,對預防重症、轉為ICU和死亡病例的保護率分別達87.5%、90.3%和86.3%。這充分說明,我國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百分百預防感染,接種疫苗以后被感染叫做“突破病例”。發生突破性感染后,接種疫苗者和未接種者的病毒載量相同。但數據顯示,和未接種者相比,接種者感染風險降低8倍,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25倍。

出現“突破病例”的情況,仍是接種疫苗巨大人群中的極少數,變異株仍在疫苗保護范圍之內。

是否有必要再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

目前看來,所有疫苗在接種之后,都會隨著時間,抗體水平出現下降,但是免疫記憶仍然存在,所以一旦病毒感染了,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差不多一周的時候刺激起很強的記憶反應,抗體會大幅度上升。加強免疫,各國都在進行研究,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証據顯示,需要對全人群都進行第三劑的疫苗接種。

具體來說,初步觀察,對於已完成免疫接種1年以內的普通人群,當前沒有必要再接種加強針。

對於完成免疫超過6-12個月,免疫功能較弱的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從事高暴露風險職業的人群,是否有必要開展加強針,以及什麼時間開展加強針的接種,我國有關方面正在進行研究,大家可關注相關信息。

面對德爾塔毒株,我們應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第一,繼續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盡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自覺遵守防疫措施,在商場、超市、酒店、影劇院、體育場、公交車、地鐵、機場候機室等公共場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一米線等防控措施。

第二,積極接種新冠疫苗。疫苗接種仍是預防病毒最有效的措施。

第三,可能接觸病人或病毒污染場所,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佩戴符合要求的個人防護裝備,並注意觸摸可能的污染物體后要及時洗手、消毒,注意對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先消毒、后處理。

第四,不聚集,少到密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現階段不參加聚集性活動,減少公共部位的接觸,回來后及時洗手。

第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進入汛期,溫度可因降水出現下降,應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物﹔注意勞逸結合,規律作息,注意飲食衛生,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制,拒絕食用野味。

第六,做好健康監測。尤其旅游、出差歸來后,應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狀,要佩戴口罩及時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就醫,不要自行用藥,不要到沒有資質的診所就醫,以免延誤診療,不建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帶病上班,並向單位報告旅行史、接觸史及身體異常情況。

對於近期有出行計劃的居民和從外地歸來的居民,分別有哪些建議?

第一,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應取消外出旅行。

第二,其他地區人員應暫緩去中、高風險地區旅行。

第三,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別是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或全程接種新冠疫苗但還沒有滿14天的人,盡量不去外地旅行。

第四,出行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到室內人員擁擠的場所,室外活動要注意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

第五,密切關注國內外疫情信息動態,非必須不出境,暫緩跨省旅游,非必要不出省(市、縣)。必須出行的,提前向有關方面報備出行目的地和返程時間,出行前注意查詢目的地防控措施要求,做好旅途個人防護,隨身攜帶足量防護用品,主動配合交通場站做好體溫檢測、查驗“健康碼”“行程卡”等防控措施,乘坐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口罩。

對於從外地返回的居民,如果是從中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應復查核酸,並根據安排集中或居家隔離至少14天,密切監測健康狀況,隨時報告。如果是從低風險地區返回人員,建議復查核酸,並減少社交活動,密切觀察。(童萱)

(責編:張雋、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