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 繪就沃土良田新篇章

肖璐欣
2021年07月28日08:49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湖北省當陽市高標准農田。人民網 肖璐欣攝

“道路不通,地塊分散,不是旱就是澇,看天播種、靠天收糧。”這是湖北多地農田整治建設前的真實寫照。如今,機耕道通到家門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拋荒地成了連片田、高產田、“噸糧田”,成為田野的希望。近3年來,湖北省以高標准、高質量、高速度推進農田建設,新建高標准農田建設面積1090萬畝,總投資超過220億元,遍布全省60%的鄉鎮、村庄。真正做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富於民”。

荒田變良田 村集體增收10萬元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沿江村高標准農田的蓄水池。人民網 肖璐欣攝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沿江村地處長江邊,長久以來,由於地勢低窪容易積水,加上村裡的農業基礎建設落后,灌溉、排水設施淤堵,部分地區土壤肥力較弱,導致村民難以發展農業種植。

“這片田地荒了十多年,降雨頻繁又沒有先進的排水設備,附近一百多戶人家都沒有人願意管它。”李埠鎮沿江村黨支部書記劉冬明感嘆。

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沿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合沿江村的實際,荊州區農業農村局實施了土壤改良、高效節水灌溉、完善農田電網等9項工程,使沿江村的種植環境和農田基礎設施有了質的飛躍。

“首先將小田並大田,之后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形成比較集中、連片的土地。”荊州市荊州區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股股長鄧如華說道,“通過泵站將長江水引到農田,對溝渠、塘堰進行清淤,將整個水系連通起來,保証了農田用水的品質。”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旭東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培育的有機花菜苗。人民網 肖璐欣攝

在農田旁,旭東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合伙人劉玲正在打理准備7月底移栽的有機花菜苗,“高標准農田建設后,再也不靠天吃飯了,除了花菜還有西蘭花、萵筍等蔬菜,一季接一季,通過整體提升,預計每畝產值會達到5000元,相比以前增長近3倍。”

沿江村是荊州“菜籃子工程”基地。通過治理,沿江村部分荒田變成了高產良田。如今,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村集體經濟也增收不少。

科技賦能 打造智慧農業新模式

湖北省枝江市百裡洲鎮馮口村MAP農場主周昌林流轉了377畝土地,用來種植水稻。“用了‘MAP智農’APP特別方便,它會根據種植方案和農場實際情況實時向我發送農事活動提醒信息、並通過管理系統記錄農資投入品,從而幫助我進行農場經營分析和管理,夏秋季水稻產量增加120斤/畝,成本降低80元/畝,綜合計算畝平均增收300元左右,又增產又增收,比以前輕鬆多了。”周昌林眉開眼笑地說。

湖北枝江智慧農業可視化平台。人民網 肖璐欣攝

過去“望天收”,現在“可調控”,這種改變來源於中化現代農業的技術革新。通過對稻田的數字化改造,開通新的灌溉溝渠,在田間安裝氣象站和智能閥控水泵,做到精准種植。

“建設農業智能檢測設備,運用遙感衛星、物聯網傳感及成像技術進行田間管理。”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總經理劉軍介紹道,“這款APP簡單易上手,能實時採集地塊、作物、農事、氣象、遙感等有效數據,大大降低了農戶種植管理成本。”

應對氣候影響,MAP智農APP推出了公裡級格點氣象服務,可提供全國范圍15天逐日預報、48小時逐時預報、2小時短臨降雨預報以及極端災害天氣預警服務,幫助種植戶合理制定農事計劃、進行病虫害和天氣災害預警,同時還可以提供區域農業氣象專題服務,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和災害損失。還能根據種植品種、氣候條件、歷史數據以及發生趨勢,構建病虫害風險預報體系,結合病虫害AI識別系統及智能化農藥處方系統,同時搭載綠色防控設備,從“防—識—治—控”四個方面,全面保障種植生產安全,提高農田的病虫害防控能力。因此,枝江農業生產“裝上”了智慧大腦,農民從此種糧無憂。

高效智能灌溉 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以智能為抓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高標准農田建設是推動湖北荊州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

“澆多少水、什麼時候澆水,我們在家就能操作農田灌溉了。”湖北楚峰水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忠元介紹,在湖北荊州市江陵縣白馬寺鎮譚巷村農田智能灌溉系統可實現水肥一體化和手機在線自動化控制,通過手機就能及時清楚地掌握作物灌溉的時間以及所需灌溉量。同時,還可通過移動端控制田間的閥門和水泵開關,進行定時定量灌溉,一人便可以管理五六百畝田,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所需的人力物力。

湖北省天門市拖市鎮何場村時鐘式噴灌機器。人民網 實習生田野攝

來到天門市拖市鎮何場村,整齊劃一的機耕道規范分布在每塊方形的田地裡,時鐘式噴灌圈伸開雙臂,近百個噴頭均勻噴水,沃土上的夏大豆如沐甘霖,茁壯成長,處處洋溢著現代農業的氣息。

“這個長達286米的噴灌圈轉一圈可以灌溉400畝,自從採用這種方式后,大大增加了馬鈴薯、大豆、娃娃菜的產量。”何場村黨支部書記、天門市鴻遠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紅清驕傲地說,“沒有這台灌溉設施以前,每灌溉400畝地,要用320立方的水,但現在隻要120立方的水就能均勻地噴洒到每一顆農作物上面,既省工、省時,還省力,這片高標准農田的收益提高了30%以上。”

通過實踐,天門市已經摸索出一條較為成功的“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帶領農戶走上了致富道路。

這是天門市高標准農田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高標准農田建設讓天門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條筆直的機耕道,一塊塊整齊的大田,一片片高產穩產的高標准農田,支撐起了陸羽故裡大糧倉,托起了百姓的致富希望。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