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小入口打開共享大門(體壇觀瀾)

——細節看冬奧之二

王  亮
2022年01月14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讓冬奧成果惠及大眾,為城市發展樹立新示范,“共享辦奧”的理念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服務冬奧,更著眼長遠

  

  雪車雪橇運動被譽為“雪上F1”,運動員疾馳在賽道上的最高時速超過100公裡,難度可想而知。對於普通人,這隻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項目嗎?了解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的人不這麼認為。作為全世界第十七條專業雪車雪橇賽道,“雪游龍”建設規劃時,特意在賽道下方1/3處,比較平緩的道邊預留了一個入口。這是專為大眾設計的出發區,方便北京冬奧會后向社會開放,讓更多人能親身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

  一個小入口,打開共享大門。其實,賽后向大眾開放,充分釋放場館的社會效益,不隻“雪游龍”,北京冬奧會所有新建場館在設計之初都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將賽后方案前置於規劃階段,為社會共享冬奧遺產創造了條件。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擁有亞洲最大的人工冰面,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賽后可同時容納2000人同時上冰。屆時,這裡將向大眾開放,讓“冰絲帶”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標志。首鋼滑雪大跳台“雪飛天”,在賽道建設時預留出水口,改造后可用於滑水、滑草,下方的體育廣場和觀眾區,特別設置了氛圍照明系統,將給觀眾帶來與傳統賽事完全不同的觀賽體驗。

  京張高鐵連接起兩地三賽區各個場館,也構建起北京和張家口的“一小時經濟圈”。滑雪愛好者早上從北京出發,在崇禮滑一場雪,當天就可返回。而這條“智慧高鐵”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拉動作用,遠不止於此——增加就業、帶動旅游、助力脫貧。從賽時的精彩瞬間,到賽前賽后的點滴變化,冬奧會的“中國方案”,將因此長留生活、更顯光彩。

  從比賽場館向社會開放,到賽事運行100%使用綠電﹔從完善城市無障礙設施,到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發展……讓冬奧成果惠及大眾,為城市發展樹立新示范,“共享辦奧”的理念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服務冬奧,更著眼長遠。讓冬奧遺產造福社會、造福大眾,冬奧籌辦的過程,由此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的軌跡,成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共同參與、共同盡力、共同享有,北京冬奧會產生的社會效應,也將源源不斷地為美好未來添彩。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4日 14 版)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