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倡導文明祭掃
北京朝陽區 王浩驊
又到一年清明時。每逢清明節,人們習慣以祭掃活動緬懷先烈、悼念故人、寄托哀思。與此同時,如何更好倡導文明祭掃,避免因焚燒紙錢、人員聚集等行為造成安全隱患,也值得人們關注。
祭掃活動,安全是頭等大事,文明是行為准則。尤其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避免祭掃人員聚集既是對自身安全負責,也是筑牢抗疫防線的現實需要。當前,多地創新管理,保障祭掃活動有序進行。如北京市推出“掃墓預約服務”,每日分時段實行人員預約祭掃,實現了人員錯峰祭掃。與此同時,遠程祭掃、網上祭掃、代祭服務、家庭追思、踏青遙祭等方式逐漸成為新潮流,既兼顧了安全防疫,也表達了哀思。
綠色、環保、低碳是清明節的應有之義。不妨以鞠躬行禮、敬獻鮮花等綠色環保方式進行悼念,用自身行動營造崇尚自然、保護生態的清明新風尚。
社區共同養老項目暖人心
湖南常德市 徐 之
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然而,當前我國居家養老模式還不夠完善,社區服務有限、基礎設施適老性不足等問題,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為優化提升居家養老水平,我國多地探索試點社區共同養老的模式。在寧夏銀川市,社區共同養老項目為周邊社區4000多名老年人提供上門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文化娛樂等服務﹔上海將按照“15分鐘服務圈”布局,在每個服務圈內至少建立1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類似的社區共同養老探索,為居家養老提供了更專業的服務、更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不僅有利於減輕家庭養老負擔,還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資源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更加優質的服務托舉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要求,也彰顯著社會發展溫度。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完善設施配套,充分發揮居家養老的優勢,定能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更好實現。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1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