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暖聞熱評)

金  銳
2022年06月15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物】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小麥種質創新與利用團隊

  【故事】培育出國內首個攜帶抗赤霉病基因的小麥新品種,把創制小麥抗赤霉病種質資源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創制200余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麥種質材料發放全國育種利用﹔參與研制40個小麥新品種、推廣11項綠色新技術,推廣面積9000余萬畝……深耕小麥育種領域多年,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小麥種質創新與利用團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前不久,該團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點評】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小麥病害,既影響小麥的產量,更破壞小麥的品質。隻有培育抗病品種,才能從源頭上消除這一長期威脅我國糧食安全的隱患。瞄准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和服務國家發展需求,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小麥種質創新與利用團隊開啟了艱辛的探索和攻關之路。

  攻克種子“卡脖子”難題,需要敢為人先、敢於突破的勇毅,也離不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為了克隆抗赤霉病基因,僅2016年以來,團隊就分析了累計4萬余株小麥實驗群體,完成了至少30萬次DNA擴增實驗,每年在試驗田授粉約15萬枚麥穗小花。為了取得精確的實驗數據,團隊成員常常因為一個數據勘誤而在野外觀察數周,每天與星月為伴。銳意創新、接續奮斗,憑借“從大海裡撈一粒金子”的毅力和堅持,團隊最終完成了重大學術突破,為“中國碗”裝“中國糧”增添底氣。

  使命在肩,勇做科技高峰的攀登者﹔接續前行,為大地豐收播撒青春力量。團隊成員王宏偉在進行一項技術攻關時,長期吃住在實驗室,有時為了忍受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痛,隻能趴在地墊上工作。正是這份奉獻與執著,帶動並激勵著團隊成員向一個個創新高地進發。團隊培養的很多畢業生,都在科研創新、鄉村振興、技術推廣等工作崗位發光發熱。這個平均年齡僅30.4歲的團隊,為國家糧食安全奉獻智慧和力量,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廣袤的田野之上。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不僅培育著小麥種子,也在很多人心中種下了科技報國的種子。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不論是負責我國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海上深水氣田的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深海一號”開發生產團隊,還是成功實現每秒440億億次持續計算性能、一舉打破國外“量子霸權”的之江實驗室智能計算研究院智能超算研究中心,獲獎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都是在重要領域、重點工程、重大任務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各行各業的排頭兵。他們用青春和汗水書寫了無愧於偉大時代的青春之歌,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模范的事跡可學可做。崇尚模范、學習模范、爭當模范,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以實干擔當時代重任,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的時代青年,定能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凝聚起磅礡的青春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5日 05 版)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