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愛國情懷 砥礪強國之志(深聚焦)
圖①: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劇場內,思政專場舞台劇《星辰·大地》上演。 |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國慶前后,全國大中小學廣泛開展形式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本期教育版,我們選取4所學校,展現他們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編 者
江西南昌師范學院
講述紅色故事 綻放青春光芒
本報記者 閆伊喬
“你我的一切奉獻給人民,生命才有意義……”在江西南昌師范學院逸夫樓禮堂裡,青風學堂的學生們正在拍攝《紅霞滿天》,這是根據革命伉儷張朝燮、王經燕的故事創編的情景劇。“我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與觀眾一起觸摸歷史,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南昌師范學院團委書記幸靈敏說。
青風學堂是南昌師范學院打造的青年思政工作特色陣地,致力於通過情景劇、說唱等藝術形式,在學校、社區及偏遠山區等地進行志願宣講,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目前已巡講巡演500余場,線上線下受眾達8000余萬人次。
學生陳瑞夷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參演了近10部紅色故事作品,演出50余場。“雖然常常排練到深夜,但每次演出時看到台下觀眾感動的表情,我就覺得特別值得。”陳瑞夷說,“在一次次表演中,我們把信仰融入青春奮斗,讓紅色成為青春的底色。”
每逢假期,青風學堂學生就會前往井岡山、瑞金、於都等地開展紅色走讀,深挖江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收集素材創編故事。學生牟若蘭清晰記得,暑期尋訪革命烈士王金長的遺孀段桂秀奶奶的情景。“段奶奶回憶,丈夫去打仗前說至多去三五年。段奶奶不敢離開,怕丈夫回來找不到她。但最終回來的隻有一張烈士証。”看著段奶奶潸然淚下,牟若蘭深受觸動,“我更加堅定了要編創好、講述好紅色故事的信念。”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如今的青風學堂,已發展成為江西省學校紅色文化宣講基地,在江西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建立了33支紅色宣講小分隊。幸靈敏充滿期待:“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宣講小分隊深入江西、走向全國,挖掘出更多經典革命故事,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綻放青春光芒。”
山東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
開展黨史宣講 激發愛國熱情
本報記者 丁雅誦
“大家認識視頻中的這幾種野菜嗎?”晚上7點,山東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學生高天睿站在講台上,向同學們拋出問題。大家紛紛議論時,高天睿繼續說道:“這些野菜,就是紅軍長征路上用來充飢的珍貴口糧。”跟隨著高天睿的講述,全班同學感受到紅軍長征勝利的來之不易,體會到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
國慶前夕,歷城二中開啟“學黨史、感黨恩、做勤志少年”主題宣講活動。周一至周五每晚7點至7點半,高二所有班級同時開講。每個班級推薦1至2名學生作黨史宣講員,輪流到不同班級宣講。從中共一大召開到井岡山會師,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務工作者到時代楷模,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除了思政課本身,如何豐富形式、拓寬渠道,開展學生喜愛的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學校思考的問題。去年至今,歷城二中學生宣講團開展了600多次黨史宣講,內容翔實,形式豐富,利用朗誦、歌唱、情景劇、視頻等方式,充分調動台下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我們的初衷是以講促學、以學促行,不斷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效性和感染力,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李新生說。
在歷城二中,愛國主義教育無處不在。升旗儀式上,學校會邀請一些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貢獻的人,為學生作“國旗下講話”﹔每天收看新聞聯播,老師會結合重大新聞事件開展主題班會……“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孩子們會擁有持久的奮斗動力,煥發出更絢麗的青春光彩。”李新生說。
湖北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
追尋革命足跡 感悟家國情懷
本報記者 金正波
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展出的一雙草鞋前,湖北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八年級學生李奕嘉久久駐足。
“草鞋,是當年革命先輩艱苦跋涉、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証。我們青年一代應牢記歷史,不負青春。”從紀念館回來后,李奕嘉用心繪制了一幅手抄報,正中間就是那雙沾滿泥土的草鞋。
這是日前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開展的一次紅色尋訪活動。為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學校組織成立了“先鋒致遠 紅色印記”尋訪隊,鼓勵學生利用社會實踐、班會課等時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感悟偉大精神力量,賡續紅色血脈。
尋訪隊員們通過查閱文獻、制定尋訪目標、確定尋訪路線,實地走訪紅色場館。學校思政教師吳文君說:“走進革命舊址,觀摩革命文物,傾聽革命故事,既是尋訪之旅,也是心靈的洗禮。每周一升旗儀式上,尋訪隊員們還會將所見所感分享給全校師生,極大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
校長王新說,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利用紅色資源,發揮思政課主陣地作用,讓思政課活起來、實起來,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
為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載體,學校重點打造了“紅色悅讀亭”。吳文君將思政課搬到“紅色悅讀亭”,帶領學生誦讀紅色家書,朗讀《寫給青少年的黨史》經典片段,引導學生學習百年黨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
青少年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吳文君說,通過線下追尋紅色足跡,線上分享紅色經典,能夠有效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激發他們銘記歷史、奮發圖強的愛國主義情懷。
甘肅蘭州市七裡河區華林路第一小學
挖掘紅色資源 樹立理想信念
本報記者 吳 月
“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之戰蘭州戰役打響……”在甘肅蘭州市七裡河區華林路第一小學,蘭州戰役紀念館的10余名講解員為學生帶來精彩的“開學第一課”。根據學生特點,講解員們精心設計授課內容:一年級課堂上,為學生們生動講述革命先輩的故事﹔三年級課堂上,通過實物模型展示國家科技成就。
“發揮社會大課堂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源,有利於更好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校長王秉乾介紹,學校距離蘭州戰役紀念館、蘭州市烈士陵園僅有2公裡。近年來,學校因地制宜用好紅色資源,主動對接實踐教學基地,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除了將紅色資源“引進來”,華林路第一小學還注重帶學生“走出去”,開展實踐教學。學校與蘭州戰役紀念館共同培訓“小小講解員”,讓學生們學講紅色故事。六年級學生劉欣經常在課余時間來到紀念館參加培訓,熟悉解說詞、學習講解技巧。“我已經參加了5次講解活動。”劉欣說,在紀念館裡收獲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在活動中變得更加自信。劉欣的班主任陳天惠說:“同齡人講故事時,孩子們更聽得進去。”
近年來,每逢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蘭州戰役紀念館學習參觀。今年6月,畢業班學生在紀念館參加了“紅色少年畢業季”活動,上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我們希望引導孩子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王秉乾說。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09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