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漢青山江灘:生產岸線變身濱水風景帶

張沛 王郭驥
2022年11月08日08:11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冬日暖陽下的武漢青山江灘,迎來了不少休閑散步的市民。告別了工業碼頭雲集的舊時期,如今,青山沿江已成為交通暢通、港域碼頭運行良好、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城市中心濱水風景帶。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正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兩地同步舉辦,青山江灘是中外代表參觀考察點位之一。11月7日,記者實地探訪,看昔日生產岸線的綠色蝶變。

青山江灘籠罩在初冬暖陽中。張沛攝

青山江灘籠罩在初冬暖陽中。人民網 張沛攝

真正把江景還給市民

青山江灘堤頂4米寬的紅色步道,樹蔭覆蓋,鮮花簇擁。行人漫步於此,還能遠眺大江大河的壯闊景觀。

曾經的武青堤,像是一道“土牆”,隔絕了江與城。

現在的青山江灘,將土覆蓋住原有堤身,外立面形成便於游客上下的斜坡,堤身每隔50米至100米設置無障礙小徑,是真正意義上的“無障礙”岸線。

江灘堤身保留著水杉、香樟、楊樹等防浪林帶,還有隨處可見的各類花海,從喬木到地被,構建立體植被系統,為動物昆虫搭建生存平台,形成了江灘豐富多彩的生態景觀。

“首創在長江一級干堤上採用‘似堤非堤’的緩坡微地形手法,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基礎上打造立體式生態園林景觀。”青山區水務和湖泊局工作人員向鑫介紹,這座武漢市首個“江、灘、堤、路、城”五位一體的景觀江灘,最大限度地還原了長江原生態美景,真正做到把江景還給市民。

歷經數年建設,青山江灘實現了從生產岸線向生態岸線、生活岸線和景觀岸線的綠色轉換。

青山江灘保留下來的碼頭景觀。張沛攝

青山江灘保留下來的碼頭景觀。人民網 張沛攝

保留工業碼頭遺跡

從建設三路路口進入青山江灘,一個高聳入雲的起重機躍入眼前,這個裝置就是一冶重工當年的生產設備。別致的景觀使這裡成為取景拍攝的熱點區域。

傳統的碼頭作業區,堤外碼頭林立、砂石場等阻水建構筑物較多,濱江濱水環境較差。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國家戰略之下,通過實施防洪清障、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景觀綠化等工程措施,青山江灘沿線原有的工業碼頭、砂石碼頭退出了江灘,相關設施設備作為青山老工業基地的印記保留了下來。

除了一冶重件碼頭遺址,青山江灘還保留了五糧庫碼頭和紅鋼城碼頭遺址。

武漢生態投資集團所屬碧水集團青山江灘項目負責人殷振表示,這些青山特有的歷史記憶元素,在江灘景觀設計中得到體現和保護,成為青山工業文明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的代表性景觀。碼頭遺跡也時刻激勵青山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賦予新動能。

青山江灘雨水濕地廣場。張沛攝

青山江灘雨水濕地廣場。人民網 張沛攝

採用海綿城市理念

來到青山江灘雨水濕地廣場,隻見中間有一個小池塘被大片蘆葦圍繞,池塘周圍鋪滿可以看見孔隙的透水磚。

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熊穎介紹,青山江灘是湖北省首個以海綿城市為理念建設的江灘,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的措施,打造多處下沉式生態草溪和雨水花園,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

雨水濕地的建設多採用透水鋪裝性材料,減少硬化面積,從面層到基層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透水磚下埋設導水盲溝和盲管,將雨水匯集到雨水花園及生態草溪中,再通過植物根系和土壤進行過濾。水體經過淨化,補充到地下水中,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這一區域在保証美觀的同時,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灘地中雨水管網的排水壓力,體現生態水系的水資源再利用,同時也能有效消減雨水徑流速度和污染負荷,讓青山江灘成為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和“雨水花園”。

目前,青山江灘總綠化率超過80%,在武漢“兩江四岸”江灘公園中排名第一,是城市東大門的一塊“綠肺”。

(責編:金雨蒙、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