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修丹青寶典 傳文化精神(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新征程 新輝煌)

曾 其
2022年11月26日07: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展廳內景。
  浙江大學供圖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部分書影。
  浙江大學供圖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部分內頁。
  浙江大學供圖

  核心閱讀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共收錄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繪畫藏品12405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編纂出版《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共計60卷226冊。

  運用目前最高精度的圖像採集和數字化處理技術,“大系”最大限度還原了中國古代繪畫的真容與神韻,建立起浩大的歷代繪畫精品圖像數字資源庫,讓歷代繪畫珍品圖像的永久記錄和保存成為可能,成功解決了傳世名畫流散各地、文物珍品“藏用兩難”的問題。

  “大系”項目在編纂出版過程中構筑起廣泛的國際化合作網絡,圖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189家海外機構收藏,有力促進了中國繪畫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球化傳播、共享和深度交流,見証著中華文化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的強大生命力和全球影響力。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一項規模浩大、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該項目共收錄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繪畫藏品12405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編纂出版《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共計60卷226冊。這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

  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可謂是這一文化工程的生動縮影。近60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1700余幅歷代繪畫佳作高清打樣稿,貫穿數千年浩瀚歷史,吸引近16萬觀眾線下觀展,充分展示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璀璨輝煌,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意義和廣闊前景。

  17年“文化長跑”

  守護歷史遺產

  編纂出版“大系”,是歷史的囑托、時代的需要。從2005年啟動,到2022年即將結項,17年間,“大系”項目組始終堅持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如今,曾經徑流百出、散佚浮沉四方的民族藝術瑰寶,在“大系”中似百川歸海,薈萃一堂,成就一部海量中國名畫的圖像文獻集成。

  項目源起《宋畫全集》,至2010年9月基本編纂完成,前期共出版7卷23冊,收錄海內外102家文博機構的宋代繪畫作品827件(套),填補了我國宋畫整理匯編的歷史空白,開創了中國繪畫大型斷代集成的先河。

  中國歷代繪畫是中華民族與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猶如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輝煌的宋畫是其中一段,而它的所出之“源”與所啟之“流”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致。更上一層樓,方能飽覽5000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宏闊氣象。為此,項目組拓展實施了包括《先秦漢唐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在內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將赫赫先秦、大漢雄風、盛唐氣象、典雅宋韻和元明清風採融為一體,成為研究中國藝術史和文化史的中國畫“百科全書”。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大系”項目傳承千年歷史文脈,重現千古筆墨神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芒映照當代人的心靈,激發歷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系統梳理各類信息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大系”復現中國歷代繪畫完整、清晰、系統的發展脈絡。如中國繪畫史上的許多早期名家董源、李成等,不僅相關文字資料有限,存世作品也十分稀少。“大系”在編纂過程中,匯聚多方圖像資源並加以系統整理,為厘清這些藝術家的繪畫風格和畫史影響提供了堅實依據。同時,“大系”著力輯佚、收錄許多畫名不彰或較少被關注的畫家畫作。這些工作,對於完整展現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全貌具有重要意義。

  運用目前最高精度的圖像採集和數字化處理技術,“大系”最大限度還原了中國古代繪畫的真容與神韻,建立起浩大的歷代繪畫精品圖像數字資源庫,讓歷代繪畫珍品圖像的永久記錄和保存成為可能,成功解決了傳世名畫流散各地、文物珍品“藏用兩難”的問題。如“大系”通過高精度數字化處理技術,成功提取、辨析印章10余萬方,許多原本漫漶不清的古畫及題跋實現了“無傷害”修復。

  12405件(套)海內外珍藏

  賡續中華文脈

  中國繪畫與文字同源而生,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是研究古代中國的重要圖像文獻資料。“大系”作為12405件(套)海內外中國名畫珍藏的圖像文獻集成,不僅完整呈現古代中國畫史,更生動、具象地呈現了中華民族發展史。

  藝術圖像是文明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形塑、保育和傳續中華文明的深層功能。“大系”的圖像整理,為探索中華文明特質及其演進過程等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參考依據。如“大系”入編海內外收藏的800余件敦煌藏經洞出土和220余件西夏黑水城遺址出土的紙、絹質等唐宋時期繪畫圖像,生動展現了古絲路文明的對話與交流、調適與融合過程,填補了中國古代繪畫史研究中最為稀缺的圖像文獻,也為絲路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源。

  許多遠隔重洋的珍貴畫作,因為“大系”得以“團聚”——分藏四處的宋佚名作《仿周文矩宮中圖》,分藏三處的清石溪《四季山水冊》,分藏兩處的清王原祁《山水圖》四幅﹔還有五代董源分藏六處的七件作品,以及古代書畫領域常見的“雙胞胎”“多胞胎”……名家作品匯聚一堂、匯編成冊,為個案研究、美術史研究乃至破解世界藝術史謎團提供了學術支撐。各朝代的中國繪畫還構成了一幅中國古代生活的全景式畫卷,使人們於斑斕的藝術“肌理”中,感受歷史的萬千況味、文化的不朽神韻。

  巨大的數量、清晰的圖像,讓“大系”不僅是藝術與藝術史領域的研究寶藏,也為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宗教學等諸多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新材料與新課題。

  高精度圖像數字資源庫

  激活文化基因

  這座圖像藝術寶庫,具有無限廣闊的傳統文化基因活化空間。“大系”項目通過科技與繪畫雙向賦能,實現了散布世界各處的中國繪畫從物質形態向數字形態的轉化、館藏繪畫文物資源向廣義文化資源的轉化。2.3萬余張底片、約7.6萬個數字圖像文件,讓中國歷代繪畫得以穿越歷史煙雲、突破時空界限,在新時代“流動”起來、“傳承”下去,讓藝術瑰寶“活起來”“用起來”。

  自2021年4月至今,“大系”先后在多地舉辦了8次各具特色的階段性成果展。今年7月,“大系”圖書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見証偉業——中華民族復興版本展”上展出﹔同時,“大系”成果展亮相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9月29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一系列高質量的展覽,展示了“大系”這一標志性文化成果的中國特色、中國韻味、中國氣派。

  在兄弟單位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學還通過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3D高保真數字測量與重建技術,將石窟、造像、古建筑等大型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等比例復制、仿真色彩還原,這些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與“大系”收錄的海內外中國名畫珍藏匯聚一堂,彰顯數字文明時代獨特的藝術魅力。

  由“大系”轉化衍生的圖文短視頻專欄“每日中華名畫”,自2020年9月在“學習強國”平台上線以來不間斷推送,至今已制作、播出800余集,總點播量超2.22億。由浙江省廣電集團聯合浙江大學制作的3集人文紀錄片《盛世修典》,全網短視頻播放量破4000萬,微博相關總話題閱讀量破億。一系列“兩創”舉措延伸了傳播鏈條,助力大眾審美能力的提升。

  以美為媒,美美與共。“大系”項目在編纂出版過程中構筑起廣泛的國際化合作網絡,圖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189家海外機構收藏,有力促進了中國繪畫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球化傳播、共享和深度交流,見証著中華文化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的強大生命力和全球影響力。

  丹青不老,回響千年。“大系”項目的文化之光必將啟迪當下、燭照未來。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6日 07 版)
(責編:周雯、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