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楓”景潤民心

“梁警官,我孩子不愛學習,能不能幫我管管?”“梁警官,我家老人走丟了,能不能請你幫忙找一找?”“梁警官,我家要修下水道,鄰居不讓修,再不修就污水橫流了,你能不能過來幫忙處理下?"
湖北省襄陽市高新區公安局黃家社區的民警梁寧普的電話響聲不斷。現在,“有難事找寧普”成了社區居民的口頭禪。
2021年以來,襄陽市公安局推動基層警務融入黨建,以“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楓橋式警務室”創建為載體,以社區民警專職化、駐村輔警專業化建設為支撐,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確保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寧吃防范苦,不吃發案虧!以‘派出所主防’為切入點,把重點放在防范,做實主動警務、托底警務,用適應現代化要求的新警務格局來守護保障新發展格局。”襄陽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李新橋說。
民警“變身”社區副書記
“有了新的身份,確實讓警務工作變得更主動、更有效。”全程參與了轄區紫貞花園、春景小區等老舊小區改造的高新區公安局紫貞派出所民警辛寬、崔思遠頗有感觸。
老舊小區改造啟動后,作為社區副書記,他們主動介入改造工程,多次參加規劃建設會。“我在規劃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了監控布設、停車位施劃、便民警務活動室建設等問題,並且在項目驗收后,以副書記的身份組織成立了以居民自治為目標的業委會。”辛寬說。
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后,兩個小區的報警量直線下降,紫貞花園小區實現了從“三無”(無管理主體、無資金、無物業)到“六無”(無盜、無毒、無詐、無邪、無訪、無火)的巨變。
2021年以來,襄陽推進派出所所長進街道黨委班子、社區民警進社區“兩委”班子、駐村(網格)輔警兼任村治保主任。如今,633名穿警服的副書記(委員)融進社區,強化黨建引領,發揮“10號球員”作用,發動各部門群策群力,形成“聯防聯調聯治”合力。
“提包警務”下沉到居民家門口
“前兩天,我媽身份証丟失了,但她腿腳不方便,我在你們那個‘二維碼’裡反映,沒想到你們竟然主動上門來照相,真的太謝謝你們了。”襄陽棗陽市平林鎮清水店村張女士激動地對民警說。
自2022年2月以來,平林鎮山區、丘陵、田間等交通不便地帶,時常能看見民警輔警手提印有“警民聯系包”的身影出現,將各類防范知識、戶籍業務和便民服務送到群眾手中。
這是平林派出所在積極落實“兩化”警務機制改革中,創新探索出的“上門服務、就地普法、現場辦公”的“提包警務”新模式。
據統計,平林派出所“提包警務”已出動警力200余次,上門辦理戶籍業務84人次,累計走訪宣傳轄區居民1500余戶。
“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百姓轉”是楓橋警務模式的兩個理念。2021年10月,襄陽市公安局出台以社區民警專職化、駐村輔警專業化為內容的警務機制改革,在全面落實派出所“一室兩隊”建設同時,提出“各地公安機關45%的警力在派出所、派出所45%警力從事社區警務”目標,從機關調配167名精干民警充實基層,推動警力下沉,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目前,襄陽市521個社區、2270個行政村,配備專職社區民警526人、專兼職輔警2585人,配備率100%。
村民身邊有了24小時微型派出所
1月22日,農歷大年初一中午,巡邏完返回高康“平安驛站”中心警務室的襄陽宜城市駐村輔警曾憲書一進門,就看見了坐在驛站內的劉奶奶,她是專門來致謝的。
劉奶奶的老伴去世后,3個子女因贍養老人問題發生矛盾。曾憲書與劉奶奶的子女們多次電話溝通未果后,宜城市公安局小河派出所包聯該村的高康警務室民警牟銳召集民政、婦聯、司法所和法院聯合會商,以案釋法、依法說理,促成劉奶奶的3個子女回家,並在高康“平安驛站”內就共同贍養老人達成了調解協議。
“牟警官和憲書不僅幫了劉奶奶的忙,也幫村裡解決了大難題。”曾洲村黨支部書記楊華俊說。
2022年以來,襄陽市為了使警力更加前移、管理更加高效,按照百米見村(社區)警務室及平安驛站、千米見片區中心警務室、萬米見派出所的標准,因地制宜開展了警務室改擴建,建成農村中心警務室249個、社區(村)警務室2196個。
“以前我們都在派出所辦公,但轄區有一半的村庄離派出所20公裡以上,最遠的要40分鐘車程才能到達,要想快速處理那些區域的緊要警情、交通事故和矛盾糾紛,有點鞭長莫及。”棗陽市公安局吳店派出所所長楊猛說。
現在,中心警務室民警任片區長,統籌周邊若干村的駐村輔警,建立警務區輔警駐勤機制,每天由所轄村庄輔警輪流值班確保全時在崗,已經成了村民身邊的24小時微型派出所。
2022年以來,襄陽市刑事立案、行政受案數分別同比下降35.7%、23.8%,治安糾紛調處率、特殊人群管控率、行業場所檢查率同比上升9.1%、31.3%、49.9%。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