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資訊

大學生原創AR繪本講述糖塑故事助傳承

2023年07月30日08:50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天門糖塑》AR繪本封面及內頁展示。
《天門糖塑》AR繪本封面及內頁展示。

“這是一個與穿越有關的故事,小男孩小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糖人老爺爺的擔子所吸引,在好奇地拉開抽屜的時候,穿越到了明代,目睹了一場用糖人大勝敵軍的驚險戰役……”近日,在天門市實驗小學的美育課堂上,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社會實踐團隊的志願者繪聲繪色地給孩子們講述原創AR繪本《天門糖塑》的故事。

《天門糖塑》AR繪本由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的5名學生,歷時3個月創作而成。繪本在參考天門群藝館館長王子丹所著的《天門糖塑》一書的基礎上,整合了天門糖塑的相關資料,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羅照英為人物原型,對其進行特征分析與角色轉化,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天門糖塑文化。繪本不僅採用立體化設計,還借助AR數字技術,通過視、聽、觸覺的設計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使其產生情感共鳴。

通過前期調研,團隊成員了解到,天門糖塑起源於唐代,興於明代,是由最初祭祀用的“糖供”發展而來的一門民間手藝,流傳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多以褒忠義、寓吉祥、避邪惡為表現內容,將“吹”與“塑”巧妙結合,並善於利用小彈簧等部件,使作品栩栩如生。然而,這門承載著中國智慧的古老技藝卻面臨著失傳的困境,目前天門市的傳承人不超過5位。天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楊韶新表示,“年輕人傳承熱情不高、糖塑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糖塑起源於鄉村,因而培養傳承的土壤還需要從鄉村兒童抓起。”針對天門糖塑傳承岌岌可危的局面,該團隊指導教師康帆表示,希望能夠發揮高校專業優勢,對糖塑文化進行鄉村美育課程轉化與文創產品開發設計,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糖塑保護傳承與鄉村兒童美育、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以期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繪本設計制作完成后,團隊成員還量身打造了一堂糖塑美育課,配套設計制作了兒童常用的尺子、材料包等系列糖塑文創產品,並專程前往天門市實驗小學、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三店校區)開展公益美術教育,通過和孩子們一起品讀繪本、制作糖塑等,在數字技術賦予的趣味性交互體驗中帶領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以前隻知道糖是吃的,沒想到還可以做成這麼漂亮的東西!”課堂上,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三店校區)小學生熊浩軒被課程所深深地吸引,驚嘆地說。

據悉,此次美育實踐活動也是該校的省級教研課程成果,旨在探討思政教育融入藝術課程的創新路徑。該課程已被納入天門市實驗小學、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三店校區)的美育課程內容。(文/圖 李玲玲、豐雅鑫)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