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人们的生活习惯被打破,对疫情的担心也引发了很多特殊的心理问题:有人稍有不适就疑心自己患了“新冠肺炎”,也有人过度担心疫情发展,还有因亲友感染而处于焦虑痛苦之中。为了疏解各种因疫情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帮助大家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1月31日,在教育部指导下,华中师范大学联合腾讯教育、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推出了一个面向全社会的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
据悉,市民在这个线上服务平台可以通过电话、线上实时音视频通话和即时通信(文字聊天)等多种方式进行咨询。该平台由腾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基于腾讯云联络中心搭建而成。开放首日上午,平台接待了100多位求助者,超过一半人来自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于1月23日至1月25日所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众行为与态度调查显示,疫情对武汉、湖北省等地公众生活产生了极端影响,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感到担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在1月24日到1月25日所做的社会心态调查显示,面对疫情,社会情绪的基调是担忧,其次是恐惧、悲伤和愤怒。有79.3%的受访者表现出强烈的担忧,有40.1%的受访者表现出强烈的恐惧,还有39.6%的受访者有较强的愤怒。
“在这种情况(疫情)下,公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是必然现象。此时的心理援助,不仅仅是在提升个别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在帮助个体提高免疫力,因为身心健康实际上是互相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稳定公众情绪,避免因为非现实的恐慌造成更大损失。我们的咨询师一般会通过同理心以及一些情绪稳定技术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同时,尽可能为他们的现实担忧提供权威科学的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任志洪说。
援助热线与网络咨询于1月31日早8时开通,每天开放14小时,至晚10时结束。服务对象包括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包括大中小学师生、一线医务人员、被隔离人员、受感染人员、康复患者和普通民众等。
本次共有130余位咨询师志愿参加了此次心理援助。咨询师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生为基础,华中师大同时联合中国心理学会和湖北省心理学会等机构进行了招募。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江光荣带领的督导小组,负责对咨询师的督导。心理援助平台将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开通,并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开通的天数。
这次行动的组织者、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表示,心理援助平台是心理专业工作者抗击疫情、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得到教育部的指导支持,同时联合了多方力量,包括心理学同行和企业协同推进,紧急密切合作,心理学院师生倾情投入,以保证开通服务。
“这是一次分布式协同合作的尝试。在抗击疫情的特殊环境中,网络平台更能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心理服务严格遵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规范。不过,我们咨询师人力仍有不足,正在进一步征集。”周宗奎表示。
据悉,教育部已组织几十所高校,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和民众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等。除了传统的电话形式之外,很多高校都开通了网络辅导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语音或QQ语音等提供心理援助。(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