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黄冈,无数人为了抗击疫情舍小家、顾大家,昼夜熬战。2月1日晚上,他们中有一个约40人的群体,在几乎同一时间,打响了两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而且取得了完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2月1日晚9时,黄冈外国语学校,眼看即将卸完当天的第8车医疗物资,志愿者戴勋冰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些小激动:“今天终于可以下个早班了!”可就在这时,随着一辆重型平板大货车缓缓驶入学校大门,志愿者瞬间就掉彻底蔫儿了:满满一大货车空调,足足500台!
黄冈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各地援助黄冈抗疫医疗物资的临时仓库。从正月初三起,近百名志愿者在这里干了9天,几乎每天都要干到凌晨。经他们之手卸载入库、出库的物资,超过100吨。
此时,面对寒夜中大电灯泡下几十双等待命令的焦急大眼晴,志愿者领队戴勋冰果断否决了“明天早上再来搬”的想法:“女生回家休息,男生继续干!”
郑力华就是留下来“继续干”的40名男生中的一个。只不过,他是一个农民,今年54岁,身体单薄,还有肩周炎。当晚他一共搬运了十几台空调。
“空调室外机有百把斤,室内机也有四五十斤,虽然几个小时搬下来,衣服湿透了,但是我觉得我做的事很有意义。”郑力华如是说。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如果说,在劳累一天筋疲力尽的时候再搬500台空调,是对体力和意志的极限挑战的话,那么几乎同一时间,还是在黄冈外校,志愿者们还遭遇了一场接力赛。
接力赛的发令枪声,是晚上9时23分打响的!
志愿者张飞事后回忆说:“志愿者毛师傅告诉我,大别山医疗中心那边,有一辆河南籍的大货车环在路上了!然后我马上把这个信息发到微信群上。不到5分钟,很多师傅就和我联系,要求过去帮忙。”
就在2月1日,黄冈城区开始执行最严格的限行令,不仅社会辆一律禁行,市民上街买菜,都严格控制频次和人数,汽修厂更没有一家开门的。此时,运送医疗物资的外籍大货车坏在路上,格外令人揪心。
候小龙是一名保险业务员,他的弟弟是一名汽修工,可惜在外地。从微信上看到“紧急招募令”后,候小龙立即动身往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赶。到现场后,他弟弟通过视频连线,远程检修。
志愿者候小龙描述他赶到现场后看到的情形:“车子挂不上档,气压升不上去,我们检查后发现,是储气罐坏了。”
更多志愿者陆续赶来,有的骑电动车,有的步行。
“先赶来的志愿者试着用502胶水把它粘起来,一加压又破了,必须找专业修理工把它焊上。”这又是一个难题,储气罐是铝焊,而不是常见的铁焊。
志愿者杨绪平说:“在黄冈烧铝焊的师傅都是外地的,在这个春节他们都回家过年了。然后通过自己的朋在圈、微博、QQ、广泛地寻找,终于寻找到一个本地的师傅是烧铝焊的。”
“关键先生”叫詹细冬,他在梦中被叫醒后,满口答应愿意帮忙。但是他说,烧铝焊并不难,但是焊接设备有几百斤重。于是,志愿者们将储气罐拆下来,送到詹师傅的修理厂去修。
凌晨2时许,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外,坏在路上的河南籍大货车重于启动了。又30分钟后,黄冈外校这边,最后一台空调也终于搬进了仓库。(郭婷婷 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