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癌志愿者的战“疫”故事

2020年02月24日21:15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口述:杨戈砂

人物介绍:43岁的杨戈砂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如今却习惯了成为志愿者的日子。一个月来,她和丈夫一起,想方设法为医院对接转运物资,一张张保存在手机里的物资签收单,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宝贝。

鲜有人知晓的是,早在2015年, 杨戈砂就确诊了甲状腺癌。她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人完全无法将她与癌症患者联系起来。

如果不是疫情的关系,这个春节我和丈夫老舒应该是在深圳度过的。

去年,定居深圳的妹妹刚生了小孩,母亲在那边照顾。我早早就买好了1月23日去深圳的火车票,哪知当天却传来了离汉交通全部关闭的消息。

当时的心情是崩溃的,我给母亲打了一通视频电话,看着电话那头熟悉的脸庞,我忍不住哭了出来。

事实上,在离汉交通关闭之前,我和老舒已经感受到了疫情形势的严峻。老舒身边很多朋友都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大家叮嘱我们尽量别出门。特别是作为癌症患者的我,免疫力本来就低,更需要加强防范。

办了退票手续,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老舒响应减少外出的号召,一直呆在家中。

直到1月25日那天,老舒在微信群看到一则消息,一家名叫路路通的志愿者联盟正在组建爱心车队,帮助医务工作者解决上下班问题。

老舒表示想去,我断然拒绝了,因为风险实在太大。最后打动我的是他的这句话:“如果是老刘、老金没有车上班,该怎么办?”

老刘和老金是我们的朋友,都在医院上班。是啊,像他们这样的医务工作者很多,要是没有车,该怎么去战斗?这样,我答应了老舒的请求。

每天,我最盼望的就是老舒回来的那一刻。他带回来的除了送人的成就感,更有一个个或难过或心酸或温暖的故事。

医生护士的倾诉哭泣、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奈、睡不上一晚踏实觉的疲累、看着病患求援时的心酸,各种情绪全都在小小的车厢内宣泄而出……

这样的每一个故事,都激励着我要像老舒一样去做些什么。

1月26日,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的单位急需5瓶消毒水,正巧另一个朋友也有意捐赠。

和双方沟通后,成功解了燃眉之急,我也算是迈出了作为志愿者的第一步。

最开始,我只是在朋友之间牵线搭桥。后来和老舒一样,我加入了路路通志愿者联盟,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段时间,正是物资最为紧缺的时候,十多家医院都对外发布了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医院的朋友也告诉我,为了节约口罩和防护服,他们每天都不敢喝水。

老舒开着车在外奔忙,我的工作重心,就是不断尝试为各个医院对接捐赠物资。由于很多捐赠方身在海外,时差的关系,聊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第一批捐往医院的物资很快有了着落,口罩共计7908个,防护服120件,安全镜105个,护目镜38个。1月28日,这批物资到达武汉后,如何送往医院又成了难题。

当时我到处托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忙运送的大货车司机,可对方“垃圾车转运”的微信昵称着实吓了我一跳。做好了“全副武装”的我,与司机沟通才发现是多想了。

当天,我们顺利把物资从东西湖的一个仓库转送到了医院,院方工作人员在感谢之余,也出具了一张签收清单。

如今,近二十张签收清单我都拍照保存在手机里,不知不觉,我已经先后为13家医院运送过物资。

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医院的朋友告诉我,捐赠的物资确实不少,但其中有很多都是不符合使用标准的。那时也有媒体呼吁,尽量捐赠符合标准的物资。

光靠民间的捐赠力量,确实很难找到大批量的符合医用标准的物资,那时我们决定联系省外的厂家,直接进行生产。先做一件样品,如果医院确认没有问题,再大批量下订单。

困难不仅仅只来自于外部,我和老舒还要想办法躲开婆婆的“监视”。

我们和婆婆住在同一个小区,两栋房子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老舒的车子固定停在婆婆家门口的停车位上,车子一有动静,婆婆就会警觉。

老舒是个孝顺孩子,为了不让老人担心,就撒谎告诉婆婆单位要求到岗上班。但一周过后,谎言很快就被拆穿了。

因为我们住的是单位的宿舍小区,周边都是相识二十多年的老邻居,面对婆婆“别人怎么都不去上班”的质问,老舒只能坦白实情。

2月16日凌晨,窗外风雪交加,尽管困意一阵阵袭来,但我必须坚持核对完手中的捐赠物资清单。因为此时此刻,在四川来汉的高速公路上,几名风雪兼程的志愿者司机,比我更加辛苦。因为要接收这批物资,老舒睡得比较早,我知道他是心疼我,这么大的雪不想让我出门。

第二天,看着其他志愿者发来的照片,我又一次流泪了。迎着风雪,老舒身上的蓝色防护服早已被浸透,他整个身体倾斜,拼尽全力拉着身后载满物资的板车。

那一刻,我心中无比坚定,有这么多辛勤付出的人,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责编:周倩文、周恬)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