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群英谱:“混编冲锋队”创造生命奇迹 危重症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

2020年03月01日15:48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他了。”2月28日,在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王强(化名)成功脱离呼吸机设备、ECMO体外心肺支持,恢复自主呼吸。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该医院与17个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并肩作战,经过大量的临床分析和讨论后,提出“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救治模式,在提高危重病人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病房护理(童萱 摄)

与“死神”抢人

“你活过来了!” 27日,同济医院护心小分队队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和其他医生们将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强的血管,成功脱机后,周宁兴奋地大喊了三声。

病例(童萱 摄)

2月10日,王强入院,病情持续加重,7天后转入ICU病房。同济插管小分队给他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即便如此,他的氧饱和度仍达不到指标。2月18日的联合查房中,周宁提出给王强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以缓解他的低氧血症。

“人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对抗新冠病毒时,患者心脏和肺部需要同时战斗,只有保护好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说,在临床中发现,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

上了ECMO之后,医护团队对王先生进行24小时的精细化管理。ECMO从置管到拔管9天时间,同济医院的护心护理团队7人4小时轮班守。

病例讨论(童萱 摄)

但是没过几天,王先生还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接管光谷院区ICU病房的上海华山医院医疗队队长李圣青团队发现后立即进行了处理。22日,王强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治疗效果不错。这离不开医院护肾小分队所有队员的努力。

可准备撤机前一晚,他出现凝血障碍。整晚,所有医护心里都不踏实。好在有惊无险。2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王强脱离ECMO设备一天后,又顺利脱离有创呼吸机。

虽然转到了普通病房,周宁说,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王强还有好几道关卡要闯:根除肺部感染和渗出、实现完全自主呼吸、凝血功能完全纠正。

病例讨论(童萱 摄)

“特战尖刀连”多学科合作

“从这个病人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这三条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制胜法宝。”李圣青说,在今后的救治过程中,也要不折不扣地践行这三个原则,救治更多的患者。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多系统器官功能的支持,比如感染的控制、营养的支持、呼吸循环及其肾脏功能的支持等。而这些支持治疗一定要关口前移,专科人做专科事,给出专科意见。

对此,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迅速组建“战时医务处”。处长祝伟介绍,每天下午3点准时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例会。针对各医疗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共性临床问题,同济医院组建了多支专科临床支持小分队,即“同济特战尖刀连”,包括护心队、保肾队、护肝队、护脑队、气管插管队和中药特殊治疗队等。

“来自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六个省市的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光谷院区16个病区及1个ICU,我们就是一支混编的队伍,大家团结协作,才共同完成所有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抢救任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说,“患者病情重,重症随时可能转为危重症,ICU床位有限,大家没有退路,必须要让所有的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与此同时,同济医院依托多学科优势力量,组建‘特战尖刀连’,补强援汉医疗学科短板,迅速出击解决困难。”(周雯 童萱)

(责编:关喜艳、周恬)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