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高中生突发主动脉夹层 医生三级防护按下“拆弹键”

2020年03月06日10:53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童萱 摄)

主动脉夹层手术本已是心外科大型手术之一,但这一次,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这个手术变得更加不同寻常。3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一位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主动脉夹层手术。

“不定时炸弹”一触即发

陈某,今年18岁,是赤壁的一名高中生。因为突然胸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随后转到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确诊为A型主动脉夹层。

心外科副主任刘立刚副主任医师介绍,主动脉夹层俗称人体的“血管炸弹”,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血管壁“薄如蝉翼”,咳嗽、弯腰或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一旦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常在数分钟内死亡,48小时死亡率达50%。一旦发生,瞬间危及生命。但疫情期间开展如此复杂的手术,万一遭遇新型冠状病毒,造成院内感染怎么办?

生命容不得等待,为了拯救这个青春年华的生命,经过两次核酸检测新冠病毒总抗体阴性和肺部CT检查排除后,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和刘立刚毅然决定在这个特殊时期按下“拆弹”的启动键。

两组医务人员接力

为了保险起见,医院专门准备了一间手术室。手术前一天,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机器,变温水箱和自体血回输的机器全部转运至新手术室调试完毕。病人怎样运送,如何保证安全?大家讨论后规划了接送路线,又推着手术床演练了一遍,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为了不造成交叉感染,心外科、麻醉科和手术室安排了两组医生、麻醉师和护士,一组负责手术间里面的手术,一组负责手术间外面患者的运送。

3月3日早上9点,提前半小时电梯消毒 ,病人进电梯。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

“不同于以往体外循环手术,我们必须需要按照三级防护开展手术,这是一场考验生理极限的手术。”魏翔说。

两位主刀医生戴着正压面屏,三幅紧绷的手套。由于面屏太大,医生们磕磕碰碰,最担心的是手术器械被污染。

第二助手和器械护士戴着全头罩式医用面屏,会有一种窒息感,大家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态,克服生理不适。但逐渐模糊的护目镜下,负责穿针引线的器械护士根本无法看清。常规4个小时的手术,由于行动不便,做了6个多小时,两组手术室护士一共6人轮番上阵。

“整个手术下来,换了三次手套;因为手套太紧,手已经麻木了。”刘立刚说。

但是大家庆幸的是,普通患者主动脉夹层撕裂一般是50%到60%,但手术中发现,因为陈某的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夹层累积整个升主动脉,夹层撕裂几乎将主动脉横断,再晚半天手术,陈某就有可能会猝死。

手术结束,又提前半小时,再次进行电梯消毒,然后由手术室外的医务人员将病人送回病房。

第二天早晨,陈某顺利脱离呼吸机,下午便可以开始自主进食,现在已经可以下床活动,预计一到两周可以出院。(周雯 童萱)

热点专题:

 

湖北战疫时刻

实况武汉

(责编:张颖、关喜艳)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