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赴鄂医疗队精心救治高龄重症患者

2020年03月15日21:12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39名精干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武汉,接管重症病房。

2月13日,医疗队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13病区(64张床位),短短几个小时,医疗队就接收了6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60%是高龄,而且是合并多种疾病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医疗队领队张尉立即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分组分工,布置抢救,并建立了对高龄重症患者实行24小时医疗护理制度。

多学科协作抢救患者

82岁的王老伯因感染新冠肺炎,于2月15日入院,由于还患有高血压、呼吸衰竭症等合并症,血氧饱和度仅约85-90%左右,病情危急。

为了更好地救治病患,医疗队组织全科召开危重病例讨论,针对王老伯的病情,决定先积极救治病毒感染和相关合并症,给予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等无创的治疗措施,并做好随时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治疗的方案。

 

福建医疗队领队张尉率队巡查病区。 (林建贤 摄)

通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度呈现好转,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可达93%以上。此时,队员们并未盲目乐观,一方面,将带来的呼吸机设备进行连接后,按相关流程准备好;另一方面,紧急从福建调配气管插管相关物资随后援车辆运至驻地。

2月17日晚,王老伯再次出现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降至60%左右,急需呼吸支持治疗。面对危急的病情,医疗队随即决定对王老伯进行气管插管。

 

首例气管插管,患者转危为安 。(林建贤 摄)

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属于极高危风险的操作,需要对插管医师进行三级防护,在危及关头,副主任医师包启业主动请缨亲自插管,在医生和护士们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了首例气管插管。看着王老伯的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4%以上,全体医护人员紧张的心才稍微放下。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王老伯痊愈后高高兴兴出院了。

 

福建医疗队率先开展气管插管、床旁CRRT做法医护团队。(林建贤 摄)

 温情救治聋哑患者

2月29日下午,武汉协和肿瘤中心13病区上演暖心一幕,即将出院的69岁的聋哑病患李阿姨,紧握着医疗队陈丽敏主任的手,想要抱一抱她的救命恩人。“必须抱一下。”陈丽敏说道,“这样一位合并严重糖尿病的特殊病人,从重症到治愈,着实不易。”

说起李阿姨的诊治,陈丽敏记忆犹新。科室开诊那天,她就接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新冠肺炎合并II型糖尿病,同时也是一位聋哑人。所有的沟通都必须通过手语和不太娴熟的书写完成,恰巧陈丽敏曾经学过一点简单的手语。

看到自己的医师能够用手语交流,李阿姨高兴极了,一下子就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在日后的诊治过程,作为诊疗组长,陈丽敏从了解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她都亲历亲为。同时,医疗队的医生专程给李阿姨准备了纸和笔,让她有难受的地方,或者有诉求,就记录下来告知医护。经过半个月的悉心诊治,李阿姨从重症到轻症,再到达到出院标准,喜悦之情洋溢在病人和医护们的心中。

69岁聋哑患者真情拥抱陈丽敏医师。(林建贤 摄)

全方位沟通送关怀患者

由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医护人员每一秒都面临着技术、体力和心理的三重挑战。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隔离病房中,不仅需要密切关注各种监控仪器,还要完成抽血、输液、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

在隔离病区,每一名护理人员必须“全副武装”,医师陈荔群也不例外,细心的她发现,沉重的防护服一定程度影响了与患者的交流,于是,就运用“眼神+声音+手势”等全方位沟通方式,为患者送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他们战胜病毒的信心。

医疗队护理团队众志成城、信心百倍。(林建贤 摄)

医疗队针对疑难、危重症病例多次组织科内讨论和院级讨论,还充分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与福建本部及其他外援医疗队进行会诊。这次医疗队率先开展气管插管、床旁CRRT做法是医疗队救治患者的积极举措,此举受到了国家卫健委巡诊专家的高度肯定。(福特)

(责编:关喜艳、周恬)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