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南岳庙社区,临危受命组建的社区临时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不分昼夜,奋勇战疫,将这个一度“濒临崩溃”的社区从疫情阴霾下解救出来,直至带领社区走向“战疫成功”,充分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危险关头的战斗保垒作用。
疫情汹汹!南岳庙社区告急
疫情暴发时,浠水县经济开发区南岳庙社区居住着4450户、15540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653户1110人,黄冈返乡人员60户90人,其他地点返乡人员108人。有确诊病例5人,密切接触者48人。
3月12日,南岳庙社区党委书记张新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实话实说”:“疫情刚刚暴发时,我们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每天疲于奔命,对全局完全是一头雾水。”
不能责怪社区党委班子无能。南岳庙社区的“区情”实在太复杂了。
这里虽然也有新建小区,但大部分是老旧“三无小区”,还有10个村小组。虽然实际居住为15540人,但户籍人口为26000余人。而南岳庙社区只有7名群干,加上10个村小组长、14个网格员,满打满算才31人。这意味着,即使他们什么都不干,只是上门去摸排,平均一个人也要摸排近839人!
刘国勤今年51岁,是南岳社区第11网格的网格员。她清楚地记得,正月初三左右,疫情升级。她每天接听社区干部的电话都有十几个,上级的通知和要求一个接一个,而她负责的网格里,“情况”不断。那一阵子,她每天要工作15小时以上,天天在外面跑,连像样的口罩也没有。由于睡眠不足,头脑整天昏沉沉的,她甚至怀疑自己已经被感染,为此,她偷偷哭过好几场。
“快崩溃了!”南岳庙社区党委书记张新华如此形容当时形势。他说,有的网格员实在承受不了压力,萌生了辞职的想法,有的村小组长怕感染,也不想干了。他自己每天上传下达,联系车辆、人员和物资,还经常四处去“救火”,疲惫不堪。遇上有人生病、发烧,就骑着摩托车送到医院。终于有一天,在前天晚上送一位发烧病人去医院后,他也病倒了,只好回家自我隔离五天。
浠水县南岳庙社组建社区临时党委。为居民服务。(冯伟 摄)
临危受命!社区疫情防临时党委紧急成立
2月14日,就在南岳庙社区战疫形势最危急的时刻,按照浠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南岳庙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委宣告成立!
这是浠水县紧急成立15个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委之一。临时党委下设两个临时党总支,17个临时党支部,17个卡口临时党小组。 社区临时党委书记由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谢红梅担任,副书记由县河道采沙管理局负责人潘呈刚担任。知情者说,谢红梅虽然是女性,但她和潘呈刚一样都是火爆脾气,做事雷厉风行,“唬”得住人。他俩搭档任事后,很快就改变了原先社区干部指挥不动人的局面。
跟着谢红梅、潘呈刚一起下沉南岳庙社区的,还有县直机关单位的230名党员干部,他们根据疫情防控制工作需要,全部充实到各网格战疫一线。社区原来有33名群干,临时党委又将散落在社区的党员干部集合起来,又紧急新招募40名志愿者。终于,一支450人的战斗队组建起来了!
疫情防控战斗重新打响!临时党委的战斗保垒作用开始显现。
第一步,划分防区强化责任。临时党委以社区网格为单位,成立入户排查、卡口值守、信息宣传、物资代购、环境消杀、垃圾清运等6个防控专班,明确卡口责任制、网格责任制、信息上报责任制、代购责任制、消毒责任制、垃圾清运责任制等六项制度。社区党委包保社区,临时党总支和临时党支部包保网格、卡口,党员干部包保到家庭,每人负责30至50户,为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筑牢战“疫”堡垒。
第二步,各司其职火力全开。17个卡口值守小组24小时轮流驻守,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检查,认真测量体温、消毒、登记;15个网格小组对4450户居民进行地毯式搜查,“不掉一户、不漏一人、不断一天”;垃圾清运专班负责清运15个网格每天近30吨的生活垃圾;环境消杀专班每天对近2000平方米重点区域、公共区域全面消杀。临时党委还专门成立应急服务小组,为重症病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送去米、油、鸡蛋等慰问物质,优先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步,干部带头冲锋陷阵。战“疫”正酣,党员干部打头阵。临时党委7名班子成员,深入小区村组,监测卡点,掌握疫情、靠前指挥、指导督办。情况紧急时亲自上阵。在他们的带动下,党员干部个个不甘人后,变身居民的“守门员”“跑腿员”“服务员”和“宣传员”。
渐渐地,社区里喧闹声变小了,居民的焦虑恐慌情绪平复了,大家对打赢这场阻击战的信心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一天天步入正轨!
浠水县南岳庙社组建社区临时党委。为居民服务。(冯伟 摄)
党旗飘扬!在战“疫”中淬炼初心使命
3月5日,随着最后1名新冠肺炎康复者罗某走出县人民医院感染大楼,南岳庙社区累计报告的5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两个主战场:“救治”和“防控”。在“救治战场”上,医务人员帮南岳庙社区打赢了这场阻击战。在“防控战场”上,南岳庙社区疫情防临时党委也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社区临时党委书记谢红梅,从2月14日“履新”第一天起,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天天直面各种难题。她的工作包罗万象:开会领受任务,开会布置工作、处突应急,抽查督办,组织人员、张罗车辆、筹集物资等等。
社区里各种病人都有,癌症病人、精神病人、癫痫病人、糖尿病人,代买药品任务繁重,而且很多“巧药”很难买。谢红梅将自己的人脉关系用足用尽,穷尽一切办法将“救命药”尽快送到这些特殊人群手中。
县税务局清泉分局党员李强,接到下沉社区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向社区临时党委报到,请求安排任务。第二天上午,小雨夹雪,寒风凌冽,他第一个到达指定地点,与14名队友一起搬运30多吨蔬菜。肩扛手提,3个多小时下来,他浑身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刚搬运完蔬菜,他就接到电话通知,被任命为第14网格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防疫工作组组长。
此后一个多月,他身先士卒,带领临时支部15名党员,挨家打电话,逐户摸排,登记信息,建立台账,既当协调员,也当战斗员、宣传员、服务员。
疫情发生时,南岳庙社区还居住着19名工作关系在县外的党员干部。关键时刻,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就地参战。
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原来精神“快崩溃了”的社区群干也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投身战“疫”。
社区大了,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不断。
小区封闭管理后,先后有十多名老人突发脑溢血。每次救助电话打过来后来,社区临时党委就进入“紧急状态”,安排车辆、组织人员、联系医院,直到将病人及家属送到医院里住下来。
期间,社区里还有9名62岁以上的老人因病或自然死亡,年纪最大的逝者91岁。特殊时期,后事从简,但是料理后事的“工作”,都落到了社区临时党委和党员干部身上。
“今年我一家四口在浠水县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春节。我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帮助、鼓励我们一家度过难关的南岳庙社区领导、网格员、宾馆工作人员和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大爱精神是我一生的学习榜样和精神追求!”这段发自肺腑的感谢话,摘自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写信人是江西老表刘克水。
今天春节,刘克水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回陕西老家探亲,途经浠水县时疫情暴发,一家人就滞留在南岳庙辖区一家小旅馆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天。社区网格员上门摸排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上报社区临时党委。从那以后,社区临时党委干部就隔三差五上门,送米面粮油,送鸡蛋蔬菜,嘘寒问暖。滞留时间长了,刘克水的盘缠不够,社区党委又送来1000元生活补助金。
“那一刻,我的内心有一股暖流在涌动,虽然身在异乡过春节,但感受到如同亲人般的温暖!”刘克水动情地说。(黄习文 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