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区率先将心理康复融入康复驿站

2020年03月28日15:26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在武汉市洪山区战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正在用“心”抗疫。他们奔走在辖区的各个康复驿站,将温暖和勇气传递到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康复人员心中,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危机干预巡诊工作专班开展巡查摸排(摄影:邓洲)

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康复,偶尔还会出现低烧等症状。今年60岁的陈兰(化名)女士在1月底感染新冠肺炎。当时,她姐姐滞留国外无法返回,弟弟同样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在她入院治疗以后,90岁的父亲和80多岁的母亲作为密切接触者也被送往隔离点留观。本就担心父母无人照顾的陈兰,在得知父亲突然离世时一度精神崩溃。治愈出院以后,陈兰来到了康复驿站,做最后的康复观察。

3月18日,洪山区心理危机干预巡诊工作专班开展例行巡查,专班成员、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徐巍发现了陈兰的情况。在与康复驿站医生的交流中,徐巍进一步了解到,感染之前陈兰就有轻微的神经衰弱。确诊以后,自认为症状不是很重的她被安排进了ICU治疗,几乎每天见到和听到的都是生离死别,为她的治疗之路蒙上了阴影。

治愈出院之际,尽管医生开的出院证明显示陈兰的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却因为医护人员一次无心口误,让陈兰心里刻上了“一次阴性一次阳性”的烙印,导致她不愿出院,并在延期出院来到康复驿站以后,仍然坚称自己没有痊愈。“无论是医院还是驿站,都帮康复人员做了全面检查,结果一致符合治愈标准。”徐巍告诉笔者,“这类人员属于生理康复了心理还没有过关,心里的线团还没理顺。”

徐巍在康复驿站与康复人员连线(摄影:邓洲)

在掌握全部信息以后,徐巍试着拨通了陈兰的电话。“一开始,她言辞闪躲,小心谨慎。”于是徐巍便转移了话题,问陈兰一些在驿站的吃住情况,慢慢打开心里隔阂。一番开导之后,陈兰变得激动起来,她开始讲述自己得病就医的经过,随后又讲她父母、姐弟等家人的情况,在徐巍的耐心倾听、澄清事实、不停鼓励下,陈兰将一直以来压抑在内心的痛苦情绪宣泄了出来。“整个谈话持续了近60分钟,后来她说如释重负。”

康复人员心理干预现场(摄影:邓洲)

“康复人员可能出现麻木、否认、恐惧、焦虑、抱怨、孤独等情绪,这些都属于正常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徐巍建议,在这段时间内,康复人员可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表达内心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并允许自己出现上述情绪反应,接纳目前的隔离环境,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

“疫情持续好转,目前洪山区还剩29个康复驿站,1200余名康复人员。按照连日来的摸排统计,差不多有2-3成的人员需要心理干预。”洪山区心理危机干预巡诊工作专班负责人、区妇幼保健院叶缘苑博士介绍,按照总书记“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的要求,洪山区于3月17日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巡诊工作专班,其中精神卫生科医生7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5名,在对各康复驿站线下巡诊的同时,24小时提供线上咨询服务。

“需要心理干预的康复人员普遍存在自身患病的恐惧、失去亲人的悲痛、传染家人的自责、生活被打乱的焦虑以及担心受歧视的紧张等情绪,轻者影响睡眠,重者还会引发躯体不适。”叶缘苑说,为切实取得心理干预效果,巡诊时都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搭配一名心理咨询师,与康复人员一对一交流,针对个别情况严重的康复人员,还会由精神科医生开具处方药辅以治疗。“尽最大努力帮助康复人员疏解焦虑,消除恐惧,回归社会。”

心理咨询师(左)与精神卫生科医生(右)商讨诊疗方案(摄影:邓洲)

据了解,截至3月26日,洪山区心理危机干预巡诊工作专班已经全面巡诊了3轮,给予康复人员诊疗100余人次。从各康复驿站医生后期反馈的意见来看,心理干预取得了积极作用。除了开展专业心理疏导,工作专班还建立了康复人员心理健康管理档案,制作了心理干预辅导视频,并对各康复驿站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所有有需要的康复人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按摩”。

叶缘苑博士指出,一场突发疫情的确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负面情绪,也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要坦然接纳这些情绪,并合理释放情绪,有助于更好地生活。建议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张宾 邓洲)

(责编:张隽、关喜艳)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