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新闻中心

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 武汉以绿色为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张沛 王郭骥
2022年03月01日18:51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近日,杨泗港长江大桥下的洪山江滩上,一条长约500米的S形栈道从草坪上空跨过,成为武汉长江畔最美的观江栈道,不少市民来此打卡。

这是武汉城水相融、人水相依美好画卷中的一个场景,也是武汉全力推进碧水保卫战成效的缩影。

去年3月1日起,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自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立法理念深入人心。这部法律颁布一年来,武汉以绿色为底,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一座滨水生态绿城正“浮出”水面。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江景。武汉市水务局供图

水岸同治显成效

张奶奶住在青山江滩附近,常常带孙女到江滩的儿童乐园玩,“这里建设得不错,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张奶奶说道。

青山江滩的变迁,是青山人对生态治理最直观的感受。在张奶奶的记忆中,当年的青山作为武汉市的重工、化工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在生态治理下,焕发新生的不只有江滩,还有戴家湖公园的繁花似锦,宝武集团的策马扬鞭,青山早已旧貌换新颜。

从汉口江滩到武昌江滩,从青山江滩到汉阳江滩,从硚口江滩到洪山江滩……武汉两江四岸一天一天变化。

自2019年开始,武汉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水务、公安、海事部门联动,从严、从重、从快打击水域出现的违法涉砂行为。此外,利用“河道天眼”重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3年来,武汉河道新增30多个视频监控点。

武汉加大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对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船舶生活污水全面实现收集处置。位于武汉化工园区的武汉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已投入使用,为长江增添绿色屏障。

为进一步彰显滨水魅力,武汉持续高标准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总体规划坚持“防洪保安,生态优先,统筹城乡,分类施策,彰显文化,还江于民”的思路,涵盖武汉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分为城区段、城郊段和农村段。

围绕建设“湿地之都、花漾江城”新目标,到2025年,武汉计划建设80个湿地类型公园、50个小微湿地、9处花卉亮点片区、300个街心花园、300公顷花田花海和500公里赏花绿道,届时武汉将变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花城”。

“微笑天使”频现长江

王明武曾是武汉市江夏区八一渔业队队长,禁渔后主动交出渔船,并与渔政部门签订劳动合同,从“捕鱼人”变为“护鱼人”。“长江能休养生息,渔民安心退捕,还能为保护母亲河出一份力,心里舒坦又踏实。”王明武说。

2020年6月3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自7月1日起,长江汉江武汉段禁止生产性捕捞,正式拉开“十年禁渔”的大幕。

2021年4月,被告人刘某在东西湖区将军路街府河水域,使用电捕鱼的方式非法捕捞水产品长江野生鱼4.7公斤,被当场抓获,刘某因此付出惨痛代价。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推动“十年禁渔”决策落地,武汉各级法院持续重拳快打非法捕捞犯罪。

近年来,不少市民频繁在长江武汉段偶遇“微笑天使”江豚,成群江豚在水中嬉戏的场面引起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市民的关注。

江豚是长江的指示性物种,它的频繁现身反映出长江、汉江禁捕工作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2020年10月下旬以来,他们在长江武汉段开展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武汉白沙洲正形成稳定的长江江豚群体栖息水域。

2020年11月,武汉市政府出台“十大举措”,包括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长江江豚出没监视监测、船舶航行限速试点、建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中心等多项措施,加速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

大量珍稀候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投票”。近年来,武汉不断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武汉鸟类历史记录种类数从365种增加至421种,武汉成为全球仅存约1000只的青头潜鸭在我国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绿色发展有担当

细心的市民发现,东湖最大子湖郭郑湖鹅咀处长出了一片“水下森林”,碧波荡漾之下,水草丰茂摇曳,鱼儿穿行其中,水鸟在湖面翩跹嬉戏,东湖正逐渐从武汉的“城市名片”迈向“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东湖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重生”之路。昔日的东湖,水质曾恶化至劣V类。东湖通过锁定岸线、退渔还湖、湖边塘整治、监测加密等举措,水质不断提升,达到40年来最好水平。

武汉因水而美,因水而居,因水而兴。这座长江中游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有使命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发展和延续。

大江大湖成就了大武汉之大,保护大江大湖是武汉义不容辞的责任。2021年底召开的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足做优水文章、绘就美丽生态画卷、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2018年以来,武汉市出台长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在全国首创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强化生态保护责任,调动各区保水治水积极性,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上下游合力治污的协作与激励机制。连续3年来,长江武汉段水质优于国家考核目标。

武汉全面完成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畜禽退养工作,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依法取缔“十小”企业,实施涉水“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涉水工业企业专项执法。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夯实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推进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

2月25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武汉海事法院及长江海商法学会共同举行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探讨在武汉设立长江生态法院,构建起与该法律相配套相适应的全流域、一体化的司法保护机制,切实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禁渔退捕、岸线整治、污染防治、规范采砂……长江正在迅速恢复昔日的生机和容颜,变得越来越有活力。武汉将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道,携手奏响新时代生态之歌。

(责编:周倩文、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