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春走基层丨一粒米的产业链之旅

人民网记者 周恬 周雯
2024年02月07日09:54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武汉市永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武汉市永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让每一粒米实现可追溯,消费者只需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轻松了解一粒米的成长之旅。”临近年关,记者在武汉市黄陂区永旺智慧农场见到负责人胡丹时,她一边手拿计算机盘算着去年的“收成”,一边点开大米溯源系统查看情况。

在武汉市永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上,综合态势、农业生产、智能控制、农机管理、产业溯源等板块清晰明了。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能掌握农田情况,远程控制机械运作,做到“种田不下田”。

“过去人们爱说,‘读不好书,就回家种田’,现在我要对孩子说,‘读不好书,就种不好田’。”胡丹笑着说。

胡丹在粮库检查新米的储存情况。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胡丹在粮库检查新米的储存情况。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胡丹的父亲曾经营着一家大米加工厂,从小在“米袋子”里长大的她,对粮食产业有感情。2007年她辞去会计工作,返乡成立了米业公司。“市场变了,我们必须要转型升级,才有活路。”胡丹说。

过去的大米加工依赖小型机械,工作效率不高。胡丹返乡第一件事就是对厂房进行升级,更换更先进的加工设备。如今,在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厂房中,一整套流水线式的大米加工设备分布于两层,从原粮到成品的十道加工工序全由电脑控制,做到了一粒米不落地。

粮食加工车间。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粮食加工车间。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如果要办好大米加工厂,一定要有自己的粮食生产基地,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胡丹说,围绕“一粒米”,她开始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机械化作业等。这一系列操作让胡丹尝到了甜头,也引发了她的思考。

“现在的消费者不仅要吃好,还要求吃得绿色、健康。”胡丹介绍,他们不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用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用复合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大米加工环节提倡减少磨损,保留大米原本的营养价值,还联合湖北省农科院研发了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功能型大米等产品。

“大米朔源系统还可以AI实时监测病虫害信息,给科学种植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撑。消费者可以通过大米溯源了解施肥情况、农药使用量等信息,这让他们更放心。”站在一旁的陶哲介绍。“00后”陶哲因为对无人机感兴趣,大学毕业后来到永旺农机合作社应聘农机手。本是电商专业的陶哲一边学习技术,一边考证,如今他已成为农场上专业的农用无人机飞手,还学会操作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

“如今种田、管理,已经不像我爷爷那辈那么辛苦了。”陶哲笑着说,“利用无人机等设备,我一个人就能负责2万多亩的农田,各种机械也很有趣,丰收时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

现在,胡丹的公司日均生产大米200吨,流转土地面积达2万亩,拥有各式农机68台套,年产值逾亿元,共带动周边农户5000余户增收。

稻田农庄。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稻田农庄,可供前来观光的游客吃饭、休闲。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不光要种好田、卖好粮,粮食产业更需要融合发展。 “农文旅融合,不仅可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还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增收,促进乡村振兴。”胡丹说,抓住建设“美丽乡村”契机,她投资兴建了500亩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包含观光、采摘、垂钓、农业知识科普等。

“我们还和教育部门签了‘一粒米的旅行’研学项目,对水稻的种植到加工到销售整个环节进行科普。”胡丹透露,2023年接待研学学生2000余人,计划3年内接待6万人。

“我爸爸以前的米业公司叫‘荣华’,我接手后改了名字叫‘荣升’,因为现代的农业产业就像冉冉升起的太阳那样,充满活力和希望。”胡丹说。

(责编:王郭骥、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