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1月12日電 1月12日,在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期間,孝感市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湖北省人大代表、孝感市長吳海濤認為報告站位高遠、思路清晰、內涵豐富、重點突出,文風質朴精煉、大氣明了,是一個實事求是、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吳海濤表示,報告彰現了“四個特點”。一是沉甸甸的成績單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偉力。過去的一年,我們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成效,主要經濟指標好於全國、中部靠前,全省GDP總值突破4萬億元,人均超過1.1萬美元,GDP增速7.8%左右,連續三年保持穩定﹔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9.4%,跑贏經濟增速﹔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左右﹔全省貧困發生率降至0.14%﹔華星光電T4等370個重大產業項目建成運營等等。這份成績單,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湖北實踐”和“湖北成效”。
二是一個個重大項目彰顯了民生情懷。報告自始至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突出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急愁盼”問題,特別是在重大項目建設方面,2019年漢十高鐵通車運營,水利補短板四大工程全面竣工,鄂北水資源配置一期建成通水,“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進展順利,5條鐵路通車,新增裡程歷年最多,建成5座長江大橋。充分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權益,順乎了民心民意,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責任擔當,彰顯了省委省政府的人文情懷。
三是持續向好的發展環境彰顯了勇於改革的擔當精神。圍繞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活力,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了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芯屏端網”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6個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上線運行,編制發布“湖北產業地圖”﹔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基本實現,“3550+100”推進順利,湖北自貿區16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推廣﹔新增減免稅費740億元,出台第四輪降成本措施等等,所有這些舉措和成效,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敢於向更高標准看齊、向最難處動刀的決心和毅力,充分彰顯了省委省政府善於用改革辦法、創新舉措推動工作、破解難題的智慧和勇氣,以不斷向好的發展環境,為市場主體帶來更大希望和信心。
四是工作安排部署彰顯了創造性抓落實的務實作風。報告對工作的謀篇布局,尤其是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安排,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契合,與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相銜接,與湖北在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舉措相呼應,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初心不變、使命不移,志一動氣、久久為功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韌勁,展現了湖北聲音,體現了湖北擔當。
過去一年,湖北的成績可圈可點,孝感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總的來看,孝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發揚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保持定力、應急謀遠,克難攻堅、務實前行,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各項工作成效明顯。具體表現為“十個更”:
一是經濟運行更穩健。主要經濟指標均可實現“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總量全省4—6位,質量效益優先”,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總量超過2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均超額完成既定目標。在全面減稅降費大背景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仍保持4.1%的增長。
二是產業特色更鮮明。日商產業園新落戶企業4家,總數達29家。已匯聚世界500強企業日本矢崎、車燈行業全球排名第一的日本小糸、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日本提愛思以及希革斯、TDK、西川等知名日資企業,產業園以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兼顧光電子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超過60億元,2019年實現產值73億元,實現稅收3.4億元﹔孝感汽車夢,厚積而薄發。4個整車資質、5個產品公告獲批。引進廈門金龍旅行車與三江萬山開展合作,建設廈門金旅中部客車研發生產基地,設計產能2000輛/年。截至目前, 328輛“孝感造”新能源客車交付使用﹔千年麻糖米酒,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標准體系,引進上市企業親親集團扛鼎傳統產業整合振興大業,孝感米酒獲全省地理標志品牌大賽冠軍﹔把漢孝融合作為第一戰略,全力融入“一心”,“五個同標准對接”全面鋪開,對接武漢的4條通道基本建成,10條通道加快建設,天河機場物流通道主體竣工,漢十高鐵通車,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孝感北段基本建成﹔引進億元漢資項目113個、資金890多億元。
三是鄉村振興更有成色。精准脫貧奠定勝局,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督查驗收,完成104個貧困村出列、88415人脫貧,大悟、孝昌兩個國家級貧困縣退出完成市級初審,目前正在接受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有望順利摘帽,可實現整體脫貧。統籌財政資金28.4億元、扶貧貸款12.3億元支持精准扶貧,貧困村“十通十有”、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實現,全國駐村幫扶工作座談會、全國“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現場觀摩暨培訓班先后在孝感召開﹔農旅養融合方興未艾,28個億元以上農旅養項目簽約,4個過百億元旅游區動工﹔農旅養融合示范線開工18條,建成7條。新增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4家、星級農家樂52家﹔農業生產保持穩定,農村承包地合同簽訂、發証率達98.6%和98.4%,集體產權制度“兩清”改革順利完成,建成綠色高質高效輻射區215萬畝,新增3個部級創建品牌,戰勝非洲豬瘟、高溫干旱、草地貪夜蛾等災害,豬肉保供穩價初見成效,糧食生產與上年基本持平。22家食品企業組團參展中國食博會,“孝感紅”建立中國茶海外展銷中心。新晉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19家。
四是發展后勁更強勁。在東京和上海等地開展招商推介,設立日本、長三角招商平台,4次集中簽約項目117個、資金895.6億元。全市共簽約億元項目306個、注冊212個、開工220個,簽約引資245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爭取上級競爭性資金超75億元,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省級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三庫”轉化率居全省前列。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32家、限上商貿單位267家。
五是發展平台更堅實。在城區,引進國家供銷總社投資10億元建設的城站路地下空間一期工程封頂通車﹔孝感城區外環全線施工,初步形成閉環﹔老澴河綜合治理一年投入60多億元,紅線范圍內6665戶125萬平方米房屋全部征拆完畢,4296個回遷戶搖號選房,9.8公裡河道清淤、岸線整治基本完成,清淤53萬方,9個安置區已封頂3個,城西安置區竣工交房﹔在園區,市高新區去年引進工業項目25個、開工31個、投產21個,142.3萬平方米還建房全面啟動﹔華中光電搬遷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陶瓷芯片、半導體激光芯片、華工正源光芯片、銳邦光電光模塊等一批“芯屏端網”加速成長。市臨空區產城融合提速,3個百億元項目加速推進,3個新社區安置1萬多人。新規劃建設的漢孝產業園“兩橫一縱”框架拉開,落戶工業項目5個。漢川、安陸、大悟、孝昌4個省級開發區正在申報擴區調區,孝南、應城、雲夢正在爭取新設省級經濟開發區﹔在景區,市雙峰山省級旅游度假區正式授牌,溫泉酒店、玻璃漂流和七彩滑道加速建設。中原軍區舊址獲批4A級景區,孝昌獲評湖北旅游強縣,新增3A級景區4家,3個景區新進武漢旅游“一卡通”。全市接待游客302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95億元。
六是要素保障更精准。以市場辦法破解“砂石荒”,堅持保護環境與保障發展共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贏,政府管控、國有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劃布局的6個砂石建材基地建成4個,目前,政府投資項目砂石料成本降低10%左右,建筑砂石料保供穩價經驗全省推廣﹔以9種辦法破解用地難題,在全市統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資源,挂鉤立項面積(6.29萬畝)超過前10年總和,驗收面積(3.05萬畝)超過前3年的1.5倍,清理閑置土地159宗11631畝,已提供項目用地近3萬畝,市高新區盤活閑置廠房16萬平方米,有效保障了全市272個重點項目建設用地﹔以打基礎管長遠的責任心騰挪空間,搶抓“窗口期”,以“四經普”摸清家底,實現“總量增加、結構優化”﹔以國土“三調”拓展空間,實現“定性之地、矢量之圖、資源之界、真實之數”相吻合,釋放了發展空間﹔在守住生態紅線的同時,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統籌生態、城鎮、農業空間,優化了空間布局。
七是改革創新更接地氣。在改革方面,29項國家和省級試點全面推進。四級河(湖庫)長制落實落地,四級河長定期巡查,劃界確權和“清四亂”全面展開。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長制並取得初步成效,235名路長公示公開,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問題找路長解決,成功打造7條示范路﹔在創新方面,國家創新型城市有序推進,啟動申報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全市63家企業入圍國家和省“兩化”融合示范試點,5家企業入選湖北民營企業百強,新增“隱形冠軍”企業29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3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5個,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達83家﹔發明專利授權300件,轉化科技成果158項﹔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7家,培育科技型創業企業200家,提前實現“十三五”目標﹔新注冊地理標志商標2件﹔新增市場主體2.45萬家,增速全省第6﹔在應急方面,應城4.9級地震和孝昌10.1山火,發生在政府機構改革、應急管理職能調整磨合的大背景下。我們上下同心,第一時間響應﹔高效協同,部門整體聯動﹔守護安寧,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守在群眾身邊,在大自然的抽考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八是營商環境更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等4項重點改革任務,走在全省前列。深化“一門一網一次”改革,開展園區區域性統一評價,企業不動產登記1個工作日完成,1.5天拿到營業執照,3天內完成開辦手續﹔工業項目建設施工許可提前實現50個工作日辦結。四季嚴打、“七大行動”淨化法治環境,掃黑除惡居全省前列,禁毒挂牌整治順利出列,“電詐”輸出開始扭轉,嚴打違法犯罪,保護企業家合法的人身財產權益,公平有序、競爭充分的法治環境正在形成。
九是民生福祉更殷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政府的緊日子換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的好日子,全市壓減一般性支出和“三公”支出2.5億元,減稅降費24.4億元,民生支出佔比達到77.6%。全市新增就業7.5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企業職工養老金“15連增”,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左右,均高於經濟增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中省環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務全部銷號,8個國考、4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府澴河流域生態補償全面實施,城區PM2.5平均濃度保持穩定,天更藍、水更清、氣更淨。
十是黨風政風更務實。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把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堅持嚴管厚愛導向、擔當導向、實績導向,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准,憑實績用干部,提拔重用干部56人、晉升晉級13人,對實績突出的70個集體和386名個人及時進行獎勵。持續糾“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市政府發到縣級政府文件數量減少39%。(胡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