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歲的高蔓是一名華中師范大學體育運動訓練專業研究生,疫情發生以來,家住珞珈山街東湖村社區的她成為該社區年齡最小的黨員志願者。從創新統計方式,到親自篩選商家,她在保障居民生活物資這條線上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別的我幫不上太多忙,但這些還是力所能及。”這是屬於她的戰“疫”故事。
前期篩選團購商家,盡量最好最優
2018年,大學剛畢業的高蔓將黨組織關系轉到了東湖村社區黨支部,彼時的她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人生關卡,由於考研失敗,高蔓在“就業”和“二戰”這條分叉口猶豫不決。
“爸爸告訴我,凡事都該用盡全力。”家人的支持如同一盞明燈,為她指引了方向,高蔓開始沉下心來,將人生的船舵駛向“二戰”。在家備考的這一年,高蔓積極參加社區黨支部開展的系列活動,在她看來,一名黨員,就應該有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這些活動也能為她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一些亮色。
漸漸地,高蔓成為了社區黨支部的活躍分子。也許正是那一年培養出的感情與信任,在疫情襲來,社區書記放心地將團購生活物資這一項任務交給她。
高蔓立即寫出一套方案,從前期准備,到組織團購,再到配送服務,全部納入其中。“同社區負責人聯系后,她們很認同,我就開始著手做了。”
為了給居民提供新鮮蔬菜,在前期基礎上,高蔓開始通過各種微信群收集團購信息,包括團菜鏈接、小程序或是App。當有商家信息展示時,高蔓便挨個打電話確認能否定點配送,再根據受眾評價一一篩選,最終選定商家進行溝通,盡量做到最好最優。
智能小程序統計需求,節省人力物力
商家篩選完畢,高蔓所要面對的是社區幾千人的需求統計問題。高蔓說,由於人口基數龐大,如果利用傳統的“微信群聊接龍”不僅會因為接連不斷的消息刷屏而遺漏掉相關信息,而且過於復雜,最終將導致這項工作消耗極大的人力物力。
“這時候互聯網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高蔓想到之前用到的一個小程序。據高蔓介紹,在校期間她一直擔任體育運動訓練專業的年級黨支部書記,時常會利用各類智能工具輔助自己完成相關工作,“報名接龍工具”便是其中一個。
在統計住戶需求時,她隻需要將發起的接龍鏈接轉發到個網格群,住戶在報名時填寫姓名,並備注所需物品、門牌號等,到達截止時間直接導出名單,在網格群內核實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補充,比如按照網格劃分成幾個部分,以及后期的相關付款信息。
“起初也會有極個別居民不太支持,尤其當涉及到‘金錢交易’。”剛開始組織團購時,一位老人稱高蔓並不是網格員,不敢貿然付款。高蔓隨即解釋,收款事項可以由各網格員負責。“但老人還是不相信,沒辦法,我就和書記說了這事。”高蔓回憶,“還是得感謝社區對我的信任,后來書記在群裡又幫我解釋了一遍,說我是黨員志願者,是自願為大家服務的,我很感動。”
據了解,自2月20日起,高蔓共發起8項團購,包括仟吉、蔬菜肉類、蔡林記、生活用品等,其中已成功團購5項,2項正在進行中,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一致好評。
分批配送到家,整個流程井然有序
“封城這麼久,其實大家最擔心的還是溫飽問題,所以我就想通過這種方式為大家服務。”談及組織團購的初衷,高蔓說道。除了黨員應有的擔當,她更是從內心深處體諒社區工作人員的艱辛付出。
東湖村社區現有11名黨員群干在崗,他們身后有著3646位居民,疫情防控壓力巨大。“有時候給我們打電話排查,能清楚地感受到網格員嗓子都快啞了。”
當團購的物資配送到社區后,體育運動訓練專業具有的優勢得到體現。“身體素質比較好,抵抗力也強,幫忙跑跑腿絕對沒問題。”高蔓一臉驕傲。從整理物資,到分批通知居民領取,再到挨個分發,在高蔓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整個程序有條不紊,有時候碰到下樓不方便的居民,他們還會親自送菜送需上門。
2月21日,東湖村社區各網格群內為高蔓點贊的大拇指刷起了屏。“這是我應該做的!”高蔓笑著說。(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