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講述】

“有信心,就有希望!”激勵我忘了擔心和疲憊

2020年02月27日15:05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時間:2020年2月26日

講述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醫院在地圖中查看感染性疾病科主治醫師 席禎

今天,是我們堅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疫”陣地的第38天,欣慰的是又有5名患者治愈出院。

治愈患者出院 (張國榮 攝)

一個多月來,我們為患者制定專業、個性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同時給予精心的專業護理和心理安撫,促使患者樂觀面對病情,積極配合治療,至今已治愈出院27例。

回想正在經歷的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每次戰斗場面仍然歷歷在目。那是1月20日,我們科室來了一位特殊患者,其旅途經歷和症狀讓參加過抗擊2003年非典疫情的科室主任趙春華緊張了起來。

席禎講述戰“疫”經歷 (張國榮 攝)

在不經意中,趙主任對這名患者採取了隔離措施,同時叮囑我們對其治療時做好自身防護。此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我們科室率先打響……

21日至22日,科室又收治了兩名同類患者。在22日科室的晨會時間裡,趙主任發出倡議,我和20位戰友一起在“有我在,你別怕!”的《決心書》上鄭重簽名。

簡短六個字,不僅增強了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信心,也是我們給予患者的承諾,和醫護人員彼此之間的相互鼓勵。晨會一結束,所有醫生護士迅速整理病房,重新布置“三區兩通道”……

1月23日,科室醫護人員全部進入各自的戰“疫”陣地,其中年紀最小的戰友才22歲,她沒有退縮,毅然並肩和我們一起戰斗,擔當起白衣天使的使命。

口罩、帽子、防護服、手套、鞋套、護目鏡、面罩、膠鞋,全身“武裝”完畢,護士小妹妹開始為患者抽血、靜脈穿刺、霧化治療、上心電監護、使用呼吸機……我們忙碌有序地展開醫療救治工作。

靜脈穿刺,這平時看似簡單的操作,在穿上層層防護衣物之后,我們連呼吸都很困難,護目鏡、面罩起霧模糊,戴上雙層手套的手指觸覺不靈,而每扎一針都更艱難,壓力更大。

病毒核酸檢測,需要採集鼻咽試子,患者禁不住會打噴嚏,真不知道會有多少病毒奔扑而來向我們“示威宣戰”。

1月24日,臘月三十,我們放棄了和家人一起的團圓年飯。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一位患者在住院后病情急速發展,用了諸多治療手段,病情仍無好轉。

趙春華診查詢問病人(張國榮 攝)

2月1日上午,我們邀請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高寶安出診來到我們科室,在病房經過對其病情詢問和體格檢查后,他對我們的治療方案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相關建議,同時也對我們的自身防護提出了改進措施。

待高主任吩咐完畢,我特意向他請教,怎樣評估這名患者的病情?高主任說:“有信心,就有希望!”接下來的戰斗中,就是這一句簡短的話,時刻激勵著我,讓我忘記了擔心、忘記了疲憊。

而就在我們科室連軸轉的時候,重症監護室、內分泌科等科室的戰友們紛紛支援我們,讓戰“疫”隊伍壯大了起來。

按照完善后的治療方案,這名重症患者在ICU主任楊勇、內分泌與腎病科主任張軍的聯合會診治療下,病情從2月7日開始明顯好轉,9日成功撤下了呼吸機。

治愈患者出院 (張國榮 攝)

也是9日當天,一個更加讓我“有信心,就有希望!”的一天。夷陵區第一批兩名患者治愈出院,這証實了我們的治療方案有效,也讓我們的艱辛付出得到了回報。

休息間隙,我瀏覽了媒體對醫護人員戰“疫”的相關報道,一個個鏡頭,一段段文字,讓大家看到了既堅強又脆弱的我們。所有的點贊,所有的鼓勵,我們都為之動容、為之流淚,也會更加堅強。

醫護人員為戰“疫”加油 (張國榮 攝)

2月11日,夷陵區婦聯工作人員專程到當陽,為我家小孩捎去了課本,心裡的牽挂隨之放下,暗地裡為自己加油,保持戰斗力,繼續奮戰!

2月12日清晨,為之動容的一幕映入眼帘,我們的趙春華主任趴睡在辦公桌上。他年過半百,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從開始到現在,30多天了,工作不分晝夜。

趙主任是夷陵醫院疫情防控三名專家組成員之一,隻要發熱門診篩查到可疑人員,就必須上報專家組討論。不論是午間還是午夜,他必須馬上到場。

連日來,作為我們科室的負責人,趙主任對每一位患者都仔細診查,進入隔離病房診斷危重患者,指導我們的診療工作。同時還要從病房、技術、人員方面隨時調整戰“疫”方案……他一直沖鋒向前。

隨著一個又一個“堡壘”被攻下,越來越多的患者陸續康復出院。告別了農歷正月沒有過年團圓的時光,今天已是農歷二月初四。接下來的日子,我和戰友們依舊要在陣地上堅守奮戰。我們都有決心:隻要疫情一天不結束,我們就堅守一線不收兵。我們更有信心:待到山河無恙疫情消,我們摘下口罩笑迎陽光季!(張國榮 黃祖明)

 

(責編:關喜艷、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