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暫時關閉離漢通道第35天,這也是武漢長江大橋守護人聶亞林堅守在崗位上的第35天。
早上七時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橋工段長江大橋維修工區工長聶亞林又忙碌起來,首先為在崗職工量體溫,一個個詢問他們身體狀況,叮囑大家務必戴好口罩﹔看到大伙精神抖擻,他心裡踏實了許多。接著,他組織職工打掃院內衛生,給房間、廚房、廁所、料庫消毒。
八點鐘,開始點名,聶亞林簡單布置當天作業事項,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個人衛生,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八時三十分許,進網作業命令號下達,聶亞林帶著6名養橋工開始巡檢大橋設備。
武漢長江大橋,是我國首座公鐵兩用橫跨長江的鋼梁橋,也是京廣鐵路橫跨長江的“咽喉”。195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至今已安全運營63載。〝今年春節以來,武漢疫情嚴重,但加強大橋鐵道線檢測和鋼梁體巡檢是養橋人的必修課。〝聶亞林介紹說,武漢發生疫情以來,每天都有滿載救災物資的列車通過大橋,越是關鍵時刻保証大橋暢通的責任尤為重大,安全絲毫馬虎不得。因此,工區專門配備人員加強大橋設備的檢修養護。大橋的檢測和巡檢工作有二十多個項目,每天他們都要迎著寒冷的江風,一處處檢查鋼梁橋體上每一顆鉚釘。他們使用道尺這一鐵路線路專用檢測工具,一米一米檢查明橋面上的鐵道線路幾何尺寸,或使用道釘錘和弦線檢查軌道上的溫度調節器和鋼軌面平順度。他們還要從大橋中部的鋼板弦梯下到橋墩上檢查大橋鋼梁體下部狀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工區要組織作業班組申請臨時“天窗點”進行處理整修, 確保列車安全通行。
“我在大橋上干了近四十年,歷經了九八抗洪、非典等大災,武漢人民和武漢長江大橋一直安然無恙,我堅信能夠很快打勝這場疫情阻擊戰!〝現年55歲的聶亞林,是第二代養橋人,他既見証了鐵路變遷史,也了解養橋人的艱辛。守橋護橋責任重大,冬天寒風刺骨,但利用臨時“天窗”檢查明橋面線路幾何尺寸、鋼梁設備等,他和工友們都不敢有一絲馬虎。橋上的每一段鋼軌、每一顆螺栓,他們都已熟記在心。
大橋冷風嗖嗖,人站在橋上深感寒意。養橋人奮戰在鐵路運輸一線,日夜守護著大橋。正因為在這些大橋專職“保姆”的精心養護下,武漢長江大橋的養護維修水平一直位居全國鐵路前列,鋼梁橋的養護更是全路的示范。大橋自建成通車至今,實現無一起責任行車事故的記錄,保証了京廣線咽喉的暢通。(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