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湖北秭歸縣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服務大廳內,6名12345公眾訴求熱線接線員非常忙碌,不停地解答、記錄群眾來電咨詢。自從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這條全省率先開通的縣級公眾訴求服務熱線,已成為全民z“疫”特殊時期政府了解民情民意、收集公眾訴求、解決民生難題、完善防疫措施的戰“疫”大數據之源,促進秭歸縣運用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織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防護網。
一中心兩平台匯集疫情防控“數字智慧”

12345公眾訴求服務熱線接線員正在繁忙工作中(周華山 攝)
1月25日,正在鄉下老家過年的鄒燕瓊、朱琳莉被緊急召回。從那一天起,6名12345公眾訴求服務熱線接線員、4 名120服務值班員便一直24小時輪班從未休息。至2月27日中午12點,接聽訴求電話2854個,其中政策咨詢電話2028個、求助電話328個、投訴及建議電話498個。
“一條服務熱線背后有12345電話號碼、秭歸縣12345微信公眾號、雲上秭歸客戶端、秭歸縣政府門戶網站4個服務端口,群眾可以很方便地通過這些端口反映問題。接到相關訴求我們即時雙向服務,既把秭歸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指揮令精神向群眾進行及時解讀,同時也將基層抗‘疫’需求及時向指揮部進行反饋。”12345公眾訴求服務熱線接線班班長聶喬麗一邊介紹,一邊在電腦中搜索她印象深刻的幾個案例。
1月25日上午10點,一個熱線電話打入:我是外地人,入住的酒店由於疫情防控緊急停業,現在高速己封,我該怎麼辦?
群眾訴求迅速向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上報。指揮部第一時間出台應對措施:緊急指定兩家防控條件較好的平價酒店,供外地游客進行隔離式住宿,並保証其生活需求供應。這一暖心舉措,既解決了外地游客實際困難,又有效解決了人員流動帶來的防疫風險。
2月3日上午8點,秭歸縣歸州鎮某村一名群眾打來投訴電話,反映該村某村民有聚眾過白事傾向。接線員立刻將這一情況對當地政府進行反饋,當地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及時遏止了一場村民聚集的高風險事件。
“12345公眾訴求服務熱線與110(120)平台進行有機整合,形成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承擔了疫情防控數據匯集的重大職能。其特點是信息翔實、分類精准、反應迅速,為抗‘疫’決策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支撐。”秭歸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黃文雲說。
雪亮工程全覆蓋擦亮大數據“千裡眼”

秭歸縣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服務大廳內景象(周華山 攝)
“看,剛剛120接線員接到的求助,救護車已經將病人送進了醫院。”順著黃文雲所指方位,筆者在巨大的電子屏中找到了秭歸縣人民醫院的適時監控畫面。
黃文雲介紹,這塊應急指揮調度LED大屏上可以同時展現21個適時監控畫面。自由切換,全縣3600多個監控點可以隨機調取,應急指揮人員足不出戶便可對全縣情況一目了然。
疫情防控期間,秭歸縣緊急安排3個專業技術人員全縣巡檢,及時維修設備、保障信號,全縣3600多隻“天眼”每個時段上線率達到了91%以上。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升級、復工復產需求增加,雪亮工程顯現出的效力也在不斷提升。縣內車流量統計、縣際車流量統計、涉農車輛出入縣境數據統計等由雪亮工程技術支撐形成的大數據圖譜,科學直觀地呈現出全縣疫情防控效果與風險波動,為防疫指揮部的決策提供更精准的數據支撐。
同時,在目前的疫情防控中,秭歸縣以“人防”為主,6000余名工作人員在社區、交通卡口24小時值守。雪亮工程則以“技防”堵住疏漏,加固了疫情防控效果。
服務系統雲平台完善大數據“共享鏈”

應急指揮調度LED大屏上可同時顯示21個監控畫面(周華山 攝)
秭歸縣積極利用“智慧雲”平台完善服務體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后,第一時間創建並啟用重大疫情聯防聯控網格化管理系統進行全民體溫監測數據上報。全縣10萬戶家庭信息全部錄入系統,每天對外地返鄉人員、確診與疑似病例接觸者等重點人群進行追蹤關注,並及時將數據上傳,系統內全部數據與“宜健通”對接共享,確保數據信息傳輸鏈高效暢通。
線上線下服務平台同時開啟,進行“大數據”服務對接。暫時關閉進出通道防控當晚,為保障醫療轉診、物資配送、應急服務等車輛通行及符合條件的人員返崗,秭歸縣政務服務大數據局根據指揮部的指令立即開啟臨時通行証辦理窗口,火速抽調16名窗口工作人員對審驗、檢查后符合要求的車輛、人員辦理臨時通行証件。通行車輛及人員相關信息、通行車次與人次等數據第一時間錄入“宜安行”系統,確保秭歸縣戰“疫”數據精准迅速進入全市戰“疫”大數據系統。
秭歸縣連續運行9年的視頻會議系統也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顯示出信息共享的不可替代作用。啟動疫情防控以來,縣內召開視頻會議8次,省、市、縣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命令第一時間傳達至12個鄉鎮指揮中心,確保了上級精神傳達高效率、不走樣,促進了基層抗疫力度不衰減。(周華山 侯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