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這場戰“疫”中,湖北省恩施市廣大黨員和群眾,一個個挺身而出,在村寨、在社區,在為戰疫前線運送物資的路上,在一個個簡陋的值班帳篷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連日來,恩施市志願者和志願者組織,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顯了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以小區為圓心,畫好社區防控同心圓
“麻煩您出示下出入証明”“您的體溫是36.7℃,屬正常”“您買的蔬菜到了,我給您放值班室了”……劉雨峰總是彬彬有禮,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好居民出入登記,還在非值班時間為居民做好生活服務。
劉雨峰,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2019級金融科技方向碩士研究生。2月9日,他主動向所在的桂花園居委會遞交了“請戰”申請,成為了千萬防疫社區志願者中的一員,將守護怡嘉苑小區居民的安全視為己任。
每天上午8:30、下午14:30,他同物業消毒人員一起前往居民樓電梯、小區垃圾桶、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監督物業管理人員妥善消毒,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病毒的角落。
小區防控是居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超市同樣也是人流密集地,是保証群眾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場所,防控不可有絲毫馬虎。
旗峰社區黨支部的無職黨員譚雪艽,和北大返鄉學子劉雨峰一樣,自2月5日起,就在轄區一家小超市門口值班,為顧客測體溫,監督顧客進門前洗手、消毒。
“我是一名導游,很愛和人聊天。遇到顧客,也會遠距離向他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室外有些冷,譚雪艽穿上了厚棉鞋和棉衣,總是笑瞇瞇地和顧客交流。
以道口為圓心,畫好交通管制同心圓
“爸,消毒了再進門,給你煮了豆皮兒,吃了再睡。”2月8日上午9時,剛剛結束通宵值守工作的旗峰社區第六村民小組組長李遠林剛到家就聽見了女兒的囑咐。“社區需要,有召必應。”臘月二十九,李遠林取消了和親人的聚會,積極響應旗峰社區倡議,走上了抗“疫”一線。
在麻紡廠路口交通管制值守點上,李遠林協助警察、醫生,做好對通行車輛的檢查和車主體溫測量工作,勸返不符合上路條件的車輛。初春風寒,靠著一頂帳篷,一盞燈,一守就是一夜。
交通管控卡口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部位,是“防輸入”“防輸出”的關鍵環節,如李遠林一樣,在斑竹園村交通勸導站,總能看到朱江的身影。
“辛苦了,換我上吧!”清晨7點的崔家壩鎮還泛著薄薄的霧氣,朱江理了理迷彩服,和“尖刀班”干部完成交接,走上值班崗位。
2007年12月入伍,在河北服役十二年,朱江先后參加過建軍90周年大閱兵、建國70周年國慶大閱兵。
“作為一名受黨組織培養多年的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在災難面前責無旁貸。” 2月5日,朱江主動到村委會請戰。
登記姓名、測量體溫、檢查通行証……崔家壩鎮斑竹園村交通勸導站位於村口,朱江的任務就是勸返行人和車輛。早7點至晚10點,值一天休一天。
當戰“疫”的號角吹響,退伍軍人們的身影就是對“家國情懷”最好的詮釋。
以服務為圓心,畫好生活保障同心圓
“我在巴東野三關,要回恩施,你能來接我嗎?”1月25日下午四點多,孫軍接到了加入“抗擊新冠肺炎愛心車隊”以來的第一個求助電話。
“可以,你給我發個定位,我馬上過來。”盡管下著大雪,孫軍不顧隊裡人的勸阻,堅持要趕過去把醫生接回來。
孫軍是白楊坪鎮熊家岩初中一名老師,是第一批加入“抗擊新冠肺炎愛心車隊”的志願服務者。
“我來接你上下班,你為國人保健康!”孫軍朋友圈的這段話,是他們最真實的內心。
醫務人員的出行要保障,老百姓的生活物資也必須保障到位。
“我們就是要老百姓找不到理由出門,安心待在屋頭。”2月28日一大早,恩施市龍鳳鎮二坡村黨支部書記李正和其他志願者就像往常一樣,開始體檢、消毒、裝車,准備把群眾“代購”的物資派送到各家各戶。
在恩施市舞陽街道辦事處黃泥壩清江名流小區,一條“為減少居民外出,大家紛紛出主意,聯系超市送貨上門,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的微信出現在小區志願者交流群裡。
志願者們紛紛響應,群策群力。2月4日,志願者小區業主王瑛根據大家的需求,專門籌集了500多斤蔬菜。
“樓下有剛送來的新鮮蔬菜,居民們可以自帶口袋領取。”王瑛和其他志願者一道正在分發蔬菜,並為不方便出門的居民送上門。
“志願同心、戰疫同行、定能取勝”是志願者們共同的心聲。(田婧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