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ICU裡逆行的“紅色娘子軍”

2020年03月06日13:01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抗擊新冠肺炎戰斗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作為定點醫院,收治的都是重症及危重症病人。在重症監護室裡,有一支平均年齡僅有26歲的“紅色娘子軍”,她們巾幗不讓須眉,堅“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用瘦弱的肩膀撐起了戰疫“半邊天”。

ICU的“紅色娘子軍”(受訪者供圖)

護士“守”出來的治愈

2月28日上午9時30分,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裡,同濟醫院、華山醫院兩個團隊醫生開始為王強實施有創呼吸機試脫機,在氣管插管內給氧5L/min的情況下,王強的各項生命體征十分平穩。2小多時后,醫生們將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強的血管,他也成功脫離了ECMO支持。不久將轉到普通病房。

50歲王強(化名)病情好轉,猶如一支強心劑,給所有的醫護人員帶來信心。都說給重症病人上ECMO難撤ECMO更難,但最難的是這一過程中的守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護心隊隊長,心內科主任汪道文教授說,“ECMO的管理是個精細活兒,稍有不慎ECMO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我們的護士。”

2月9日,管志敏作為同濟醫院心內科CCU護理的骨干,第一時間接到任務來到了光谷院區,時刻准備著。

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對重症呼吸衰竭有獨特療效。但這個儀器,在平日的醫療中並不是常規治療手段,很多其它專科的醫護人員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或許都沒有使用過,沒有培訓過的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后果將不堪設想。

“ECMO護心小組群內消息一響,所有醫生護士都會第一時間查看,是有什麼突發情況嗎?”管志敏說,“看到王強順利恢復中,現在能吃能喝,大家都很開心,因為過程實在是太艱難了!如果救不活,我們都會很受打擊。”

最開始,光谷院區重症ICU裡,ECMO操作的專科護士隻有管志敏一個人,從機器耗材准備、設備調試、預充、電源氣源、吸引裝置,隻能是她一個人完成。上海華山醫院隊的護理人員技術也很強,但沒有ECMO的護理經驗。

“王強上了ECMO的第一個星期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因為沒有人能夠接替你的活,電話時刻響起,整晚睡不著覺!”管志敏回憶說,后來慢慢好了,醫院派人過來,華山醫院醫療隊的護士也很虛心學習,大家一起協作,現在ECMO病人的護理工作順利多。

一人一策的精細管理

ICU的“紅色娘子軍”(受訪者供圖)

ECMO為危重症病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它其實就是一個高度精密的儀器。ECMO正常運轉期間,機器、心臟、肺臟、血管升壓藥、管道打折或者滲漏、氧壓、流量、轉數等等,環環相扣又相互影響,任何一個處理不當,對於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

“雖然平時我能夠熟悉操作醫療設備,但為王強ECMO的上機,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管志敏說,首先是氧源和空氣源的問題。為了保險起見,那一天我提前兩個多小時進入到ICU調整ECMO設備上的各個參數,接移動氧瓶,一點點手動調節,最后才找到一個6-7左右的氧壓值。機器才沒有報警。

“最難的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心理壓力。”同濟醫院心內科主任汪道文教授說,ECMO一分鐘兩三千轉速,一旦操作不嚴密,不僅連累其他設備的運轉,還會毀掉整個系統,甚至讓病人的血噴濺整個病房。

有護理人手,卻不是能護理ECMO的專科護士。特別是上機的操作,在很多的地方都是體外循環師進行的。雖然有護理團隊了,但也隻有管志敏和張盼盼兩人能夠獨立完成所有的操作。

“技術性太強了,ECMO非常規儀器,很多的時候並不會用到它。畢竟終極的救命武器嘛。”在最初的幾天,管志敏護士會在ICU病房裡呆很長的時間,對每位護士們加強培訓,讓每位守護護士能熟練掌握護理操作要點、儀器報警的處理流程、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由於王強病情很重,入院后炎症因子也很高,所以在ECMO治療的同時,還並連了血液淨化設備,24小時不間斷的治療,同時還要泵入多種藥物。這就意味著病人必須要時刻守護著,能夠隨時應對著各種不可預料的各種突發狀況。

竭盡所能地堅“守”

ICU的“紅色娘子軍”(受訪者供圖)

ECMO從置管到拔管9天時間,同濟醫院護理團隊7人和華山醫院醫療隊6人專班守護,4小時輪班,24小時堅守。但緊急狀況還是發生了。

一天晚上8點,剛剛順利交完班,值班陳紅護士突然聽到儀器報警。正常運轉的機器突然流量很低,隻有零點幾,跟轉速三千的流量一點不匹配。

“不能慌,想一想哪裡出錯了!”她讓自己冷靜下來,一邊排查了管路有沒有打折,病人容量夠不夠,機器藕合劑夠不夠等外界因素,一邊呼叫醫生幫忙聯系護心隊。在所有外界因素處理和排查后,儀器報警仍未消除。陳紅立即啟動手搖泵以保障患者的灌注。

30分鐘后,護心小分隊周寧、汪璐芸醫生和管志敏、張盼盼護士緊急趕到病房,排查出,可能因為病人體位稍稍改變,讓管路口緊貼血管壁,導致流量下降,最終及時調整了管路位置,流量立馬升起來,機器得以正常運轉。

在平時,這些操作都是可以很輕鬆完成。但是現在大家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后,就變得很笨拙,4小時的值守都有點忙不過來。測定ACT、觀察機器轉數與流量、氧氣瓶余氧夠不夠,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同時還要對病人肢體的被動運動。

2月29日晚11時,ICU病房的VA ECMO病人突發管道血栓,系統停轉。由於病人生命高度依賴ECMO系統,一旦長時間停機或者撤機,病人可能會很快死亡。護心小分隊周寧、汪璐芸醫生和管志敏、張盼盼、陳紅護士深夜趕往醫院ICU病房,經過一小時重新調整、更換管道,重新打通了病人的生命線,為他的生命贏取了希望。

“需求就是命令,一分一秒就是生命的等待。”護心小分隊的后勤保障員唐娜娜,從接到電話開始就立馬沖到醫院,准備需要的物資,很多專科沒有的器械她就一個接一個打電話,把所需要的器材送到科室,生怕中間需要其他的器材不敢離開,一直守到手術結束。護心小分隊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著從死神手裡把病人搶回來。(周雯 童萱)

熱點專題:

湖北戰疫時刻

實況武漢

 

(責編:張穎、關喜艷)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