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夫妻村醫戰“疫”記

2020年03月06日14:19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清晨七點不到,陳素碧便早早喊兩個孩子起了床,洗漱完畢,兩個孩子便開始在網上打卡,進行一天的網課學習。

“爸爸和媽媽都很忙,奶奶負責白天給你們做飯,雖然不能去學校,在家裡要認真學習。”叮囑完兩個孩子,陳素碧便和丈夫徐生紅雙雙出門了,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徐生紅和陳素碧夫妻倆是文斗鄉沙嶺村和石馬村的村醫,在接到上級通知要開展全民測體溫這項工作時,夫妻倆利用三天的時間完成了382戶1637名村民的體溫監測。

石馬村與沙嶺村坐落於文斗鄉郁江南岸,均屬於貧困村,道路崎嶇,坡陡谷深,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加之農戶分散居住,要做到“到戶”和“見人”兩個100%,難度非常大。

“我們在這裡當村醫二十來年,路熟悉,每家每戶都要去只是要多花點時間。”徐生紅說,夫妻倆是95年衛校同學,98年畢業之后都選擇了在村裡當村醫,對兩個村的情況都特別熟悉。

“今天的團年飯是這麼多年來最簡答的一次。”大年三十,徐生紅夫婦一早便出門給兩個村裡的村民測量體溫,上午測量完之后已經是中午十二點。

“家裡孩子還在等著自己回家做團年飯呢!”忙碌的陳素碧幾乎都忘了年十三,於是急匆匆的跑回家,簡簡單單的做了幾道家常菜,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吃著團年飯,陳素碧和徐生紅探討著上午兩個村的體溫測量情況。

“疫情當前,作為村醫必須保証每個村民的生命健康。”徐生紅說,疫情發生后,夫妻倆便迅速投入到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當中。

大年初二上午,陳素碧來到10組羅世超家中做測量體溫、消毒等工作時已將是中午一點多。“大過年的,我給你們煮一碗豆皮吃了再走吧。”熱情的羅世超說到。

“不吃了,還要幾家要去呢。”陳素碧說。羅世超將炒好的豆皮遞給陳素碧,“你們在路上趕時間,那就邊走邊吃吧。”

為了趕時間陳素碧拿著豆皮邊吃邊走,由於羅世超家門口小路上太滑,陳素碧狠狠了的摔了一跤,摔得一身泥濘。

2月11日晚十二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石馬村裡有人生孩子,需要到鎮衛生院,已經熟睡的陳素碧立馬叫醒丈夫。

疫情期間,村組路封閉管理,病人到集鎮就醫需要村醫轉診証明才能通行。

徐生紅穿上衣服便向衛生室沖去。

“寧可人等車,不能車等人。”徐生紅一邊打電話給各卡口值守人員提前讓出生命通道,一邊開具轉診証明,將待產孕婦以最短的時間送往了鎮衛生院。

忙完,已是深夜,徐生紅回到家中,一件大衣,一張沙發,一覺直到天明,生怕回家吵到家人。

“辛苦是辛苦,不過這是我們的責任。”徐生紅說,自己現在主要負責1、2、10組一共30戶村民的體溫檢測,每一天上午去一趟,下午在去一趟,回到衛生室還得繼續進行環境消殺、防護知識宣傳等工作。

陳素碧在石馬村也干著同樣的工作。每天天黑,夫妻倆忙完手裡的工作回到家中,討論得最多的還是每天的手裡所做的事情。

“到戶和見人兩個100%,我們兩個村都做到了。”陳素碧說,目前兩個村均沒有出現發熱病人。

“他們夫妻倆為了村民的健康,犧牲了照看家人的時間。”石馬村5組村民王本學說,徐生紅的父親是癌症病人,長期需要人照顧,兒女上高三正處在學業的關鍵階段,兒子讀初二,兩個孩子現在一直在家裡上網課,夫妻倆每天難見家人一面。

“這項工作考100分才算及格。”徐生紅說,在疫情期間,漢返等重點人員要求居家觀察14天,做到“人不出門”,所以醫生隻能上門服務,每天監控兩次體溫,三天一次消毒,這已經成為常態。(李錕)

(責編:張穎、關喜艷)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