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的家風是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一名黨員干部有好的作風,也會有好的家風。湖北黃石堅持把打造過硬干部隊伍作為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注重黨員干部的家風家教。在疫情防控中,該市一批黨員干部從嚴要求、言傳身教,形成了夫勤妻賢、相互支撐、同心戰疫的良好氛圍。
而在一個家,女性在樹立良好家風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值此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一起聽聽幾則湖北黃石黨員干部講述妻子戰疫的故事。
不習慣?習慣了!
講述人:黃石市委辦公室干部邢歡歡
今天早上出門前,兒子又問起了媽媽。我就問兒子有沒有想媽媽。這個小大人一本正經的回答我,“開始不習慣,現在習慣了”。不習慣?習慣了!這句話讓我也開始回憶。
我的妻子成群峰是黃石市中心醫院急診120調度中心的護士長。前一陣子,黃石廣播電視台的一次報道,把我和妻子的視頻通話錄進了節目,讓我和妻子“火”了一把。掐指頭算一算,妻子已經50天沒有回來了。
幾天前,兒子在網絡課堂語文作業裡寫的一句話。“我已經47天沒看到媽媽了。”我7歲兒子很記事,他知道自己是去年小年放假回的老家,開始和媽媽分開的,粗略算來確實已經快50天了。和千千萬萬醫護人員一樣,她堅持戰斗在戰疫一線。
50天來,她也可能經歷了“不習慣”到“習慣了”的轉變。不習慣,是因為對家人的牽挂﹔習慣了,是因為肩上的責任。
對於我來說,也有過“不習慣”到“習慣了”的轉變。我曾不習慣她多少次半夜突然被電話叫醒,緊急登上救護車護理病患去轉診,卻習慣了她每天10次、20次的高風險跟車接診、轉診﹔我曾不習慣她總是因為協調聯系收治醫院、病床而無法接聽電話、回復微信,卻習慣了她每天接聽100個、200個“120”熱線﹔我曾不習慣她穿著急救護士的“藍色外套”、佩戴“蛇纏法杖”的急救標志,卻習慣了她每天護目鏡上的霧氣、防護服上的姓名。
是什麼讓我不習慣?我想是因為家庭溫情、夫妻情感、人之常情。又是什麼讓我習慣了?我想是因為黨員之責、干部之責、醫護之責。
期待早一天疫散花開,我們一家團圓。
口罩遮住你的臉,遮不住你的巾幗之美
講述人:黃石市委巡察辦干部胡海濤
我的妻子田曉敏是一名黨員,也是陽新高中的一名英語老師,從2005年執教到如今,我的印象中她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真、較真。
由於我在黃石防疫一線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已經一個多月沒回家了。我爸爸在單位參與防疫工作累到住院,家裡還有一個6歲的女兒。
在這種情況下,我和媽媽便勸說妻子暫時不要出去參加防疫工作 ,在家照顧患病的老人和孩子。她卻對我說“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最吃勁的關鍵時期,我們兩人都是黨員,關鍵時候我要挺身而出,不拖你后腿。”
於是,在我爸爸急需照顧、母親的關心叮囑和女兒不舍的哭泣聲中,她毅然去社區參加入戶排查工作。在排查工作中,她不小心從陡窄的樓梯上摔了下來,胳膊上和腿上貼滿了創可貼,但是仍然堅持率先完成了社區安排的工作任務。此外,身為教師的她,從2月1日開始利用釘釘、微信、QQ 群網上授課、輔導答疑,保証學生們在特殊時期能“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
得知她勞累病倒的消息后,我心尖在滴血。我打電話跟她說,“要不今晚就在家裡休息下,明天再去入戶排查吧。”她不聽,堅持說,“不要緊,我正在開始入戶測溫,咬咬牙克服下就行。”
隨后,妻子發來了一張戴著口罩的相片。照片中我看到,口罩遮住的是她的臉,卻遮不住她熠熠閃光的巾幗之美。
祝你生日快樂!
講述人:黃石市紀委干部李凱
我的妻子何芬是黃石港區區直部門機關的一名干部。大年初六是我妻子的生日。
與往常一樣,那天早上她出門很早,身為單位辦公室主任,疫情防控期間,對外對內統籌協調的事情,既要做好轄區內33家網吧、21家KTV、3家游泳館、29家旅行社的防控檢查,還要下沉包保社區值守。
臨走前,我提醒她今天早點回家,她就說了一句“好的”,就走了。 我們家裡,白天都是空空蕩蕩的,見面的時間都是睡著的。
當天我正點下了班。由於外面買不到蛋糕,想自己試著做一個。一到家就在廚房搗鼓起來,並精心做了一桌菜,等她回家。
可一等再等,不見她回來。於是我跟她打電話。接通電話后,還沒等我開口,她就先入為主了:“老李,晚上單位要去突擊檢查文化場所,你自己吃飯,不用等我。”說完就挂了電話。
當晚11點多,她才回到家裡。看到桌上的不規則形狀的蛋糕,她才意會到原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我“責怪”她滿腦子都是疫情防控的事,連今天星期幾都不知道了。她說,生日年年都能過,疫情可不能耽誤一刻。
她就是這樣,為了工作,從不遷就自己,也不遷就家人。但我一直贊同她、支持她,因為干部應該有干部的作為,黨員應該有黨員的擔當。這一點上我們始終是一致的。
等疫情過后,給她補過一次生日,好好說句“祝你生日快樂”。
用腳步丈量擔當
講述人:黃石一中黨員徐新建
我妻子叫羅素珍,是黃石開發區·鐵山區汪仁鎮柏樹下村支部書記,她負責著全村2000多人的疫情防控。
最近不敢總和她打電話,怕她忙。所以隻能關注她的微信動態。微信運動上,她每天步數都是幾萬步,也不知道她帶著扭傷的腳踝是怎麼走出來的?當然我知道,她以數萬計的腳步丈量的不正是她為任一方的擔當嗎?
1月24日,妻子在開完汪仁鎮疫情防控會議后,她便立即投身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連大年三十年夜飯也是家人左等右等才回家吃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帶幾件零散衣物,我把她送到了村委會,到現在也沒有回來過。
她每天吃泡面、啃面包,我很擔心她病重的胰腺炎會出來“惹事”。偶爾的視屏通話,那頭她沙啞的聲音、疲憊的眼神,讓我這個做丈夫的恨不得去替換她。可她堅強的安慰我,“我還好,不用擔心,這個時候不能休息,堅持就是勝利!”
我能想象她每天都在干什麼:一家一戶地調查詢問、摸排測溫,關注六類人群的情況等等﹔回到村委會,肯定也是安排任務分工,核實數據,保証各類信息准確上報﹔時不時的與居家隔離人員聯系,對部分情緒過激村民開展心理疏導和安慰﹔配合政府和公安部門,維持村組的和諧穩定﹔還不時充當“快遞員”和“的姐”,為村民“跑腿”,夠買生活必需品,送醫送藥。在她日夜守護的那片淨土中目前沒有發現一例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
想著妻子的忙碌,作為黃石一中第二支部書記的我確實“坐不住”。從2月1日開始,我就主動參加延安嶺社區黨員志願服務。白天要進行網絡授課,空閑時間少,我就利用晚上在社區哨卡執勤守卡,靈活利用空閑時間上門摸排情況,收集需求。
兒子常問我,媽媽什麼時候回?媽媽是不是有危險?我隻能安慰兒子,教他以媽媽為榜樣,做她的堅強后盾。等到山花爛漫時,我們一家人再團聚!(方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