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忙不負春 湖北通山這些舉措硬核又溫暖

2020年03月08日20:58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春季農耕正當時,湖北通山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多措並舉促進農業生產,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成果。

排憂解難,打消復產顧慮

“我從廣州來的,車上是90萬尾鱸魚苗。”2月28日清晨,杭瑞高速通山出口,一輛貨車緩緩駛來。經體溫測量、消毒等后,司機查環宇拿上通行証朝洪茂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鱸魚種苗基地駛去。

通山洪茂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鱸魚養殖、深加工和銷售,佔地面積1800余畝,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鱸魚養殖基地,年銷量佔湖北省的十分之一。

因受疫情影響,各地實行交通管制,魚苗運輸成了難題,若不及時解決,將影響全年產量。

“在政府幫助下,有信心完成計劃產量。”章文兵說,政府得知情況后,幫其解決了運輸難題,成功購入550萬尾鱸魚苗,定能順利完成400萬斤年產量目標。

大路鄉果醬小鎮內,園區經理阮榮華正忙著裝運草莓。

果匠小鎮內有30畝草莓,陽春三月,正值高產期,每天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草莓成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受交通管控影響,新嫩的草莓爛在地裡,老板黃樹明急得吃不下、睡不著。

該縣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幫其對接大型超市、社區和有需求的單位,並幫忙解決用工、運輸難題。截至3月2日,已幫其銷售草莓30噸。

為打消疫情期間群眾恢復生產顧慮,該縣第一時間研究制定《解決農業生產中突出問題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全面開展農業生產困難及問題大排查,同步建立“五個一”服務制度(一個問題、一個責任領導、一個專班、一個解決方案、一條龍服務),將責任壓實到鄉鎮和部門,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人,確保問題全解決,服務不落空。

目前,該縣已排查出農產品運輸通行難、農機作業用油供應難、農產品銷售難、農資供應難等方面的突出問題57個,解決53個,解決率達93%。

農業獎補,增強致富動力

3月8日,大畈鎮大坑村潛水垅山坡地上,村民袁修家正忙著平整土地。

“前兩天種了枇杷苗,昨晚下了雨,趕緊過來把土地平整一下。”袁修家說。

袁修家是大坑村4組貧困戶,過去一直在八福康枇杷產業園務工,得知今年通山有農業產業發展獎補政策后,在政府提供樹苗和技術支持的幫助下,新發展了3畝枇杷地。

“不僅枇杷可以賣錢,政府還能給補貼。”袁修家說,種植的枇杷有基地保底收購,完全不愁銷路,還能申請政府補貼增加部分收入,做著特別有勁。

袁修家介紹,他還聯系了黃牛養殖戶,打算再購入10頭小黃牛,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我們不能完全沖著政府補貼1200元去啊。”袁修家說,政府的好政策給他了動力,但要想改變生活還要靠自己努力。

“疫情雖然嚴重,但有政府的支持,生活依舊充滿希望。”袁修家說。

目前,該村80%以上農戶均已開始進行農業春耕生產。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大“疫”之年不減收、不返貧,該縣財政計劃整合財政扶貧資金和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億元,對在2020年3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新發展油茶、橘橙、枇杷及蔬菜種植和養殖豬、牛、羊等家畜的,以戶籍家庭為單位進行獎補,養牛每頭獎補600元,養豬、養羊2頭以上每頭獎補400元,種植橘橙、枇杷、蔬菜等每畝獎補200元,每戶1200元封頂,有效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

同時,該縣各鄉鎮、村制定了農業生產規劃,堅決做到“一村一案”,實現農業產業發展有矩可依、春耕生產有規可循,為進一步壯大油茶、枇杷等特色產業規模,擦靚特色農業品牌,促進群眾增產增收提供了保障。

目前,該縣農民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同時,已開始分批分次耕地起壟、播種育苗、清池騰舍。

技術支持,提高生產能效

“我這個用的是發酵后的有機肥。”八福康枇杷產業園種植基地內,技術員袁岩鬆正為果樹施肥。

八福康枇杷產業園位於通山縣大畈鎮,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是該縣最大的枇杷種植基地。

“有機肥使用改良后對基地發展有很大幫助。”負責人袁觀強介紹,有機肥經過發酵后再使用,可以有效避免燒根、細菌感染果樹等現象,能有效提高枇杷的產量和品質,同時對土壤具有一定保護性,更利於基地長期發展。

這一舉措得力於該縣送農技下鄉行動。3月6日,縣農業農村局邀請市局相關專家到八福康枇杷產業園進行技術指導,經實地查看后,專家就有機肥使用、樹枝修剪等方面給出了相關建議。

“有了他們的幫助,更加有了底氣。”袁觀強說,在專家指導下,有機肥利用率,果子產量、品質都得到了提升。

“有了新的農耕機,效率提高了很多。”楊芳林鄉高橋頭村村民徐為完高興地說。

3月4日,徐為完跟上門了解情況的鄉鎮工作人員反映:人工耕種太過勞累,效率也不高,希望能購買農耕機。

在鄉政府幫助下,徐為完與縣裡指定的農機具經銷商取得聯系,通過網絡、電話溝通,清楚機型、價格以及進行線上培訓后,訂購了農耕機,第二天便順利送達。

該縣始終把科技作為農業發展根本出路,大力推廣使用農業新技術、新機具,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手段,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進一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使用農業新技術、新機具的積極性。

同時,該縣從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抽調技術骨干200余人成立春耕備耕技術服務指導組,分成40個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開展農業生產、使用推廣農業新技術。

截至目前,該縣春耕備耕服務小隊下沉一線指導農民發展生產、使用新技術600多次,配送旋耕機、油鋸等農機具3800台套。(宋文虎 龍行善)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