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長江新城康復驛站裡的人間煙火

2020年03月09日18:46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康復驛站裡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樣子?醫護人員如何自我防護?驛站裡的康復人員情況如何?記者跟隨長江新城康復驛站運維組工作人員進入到驛站內,通過近四個小時的親身體驗,還原了驛站內的真實場景。

花了半小時才穿好防護服進站

3月7日下午,天氣格外晴朗,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長江新城康復中心院外牆角生出了許多綠蔥蔥的叫不出名的植物。記者在物資庫房登記領取了防護裝備測量完體溫檢測后,跟隨工作人員經過沿著醫護人員專用通道進入到康復驛站內部。

在醫護人員專用通道,記者遇到了來自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支援湖北的醫療隊正在交接班。這支醫療團隊從2月3日接到任務后從西安出發抵達武漢市第八醫院進行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隨著疫情好轉,目前轉戰長江新城康復驛站,繼續為康復人員進行治療和心理疏導。

進入驛站前,需要在對應的更衣室穿好防護裝備,每個更衣室放置了手部消毒凝膠和消毒液,來自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工作人員教記者如何穿防護服,第一步洗手,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手套、口罩、護目鏡、鞋套,一層又一層,不能有任何縫隙……一直到最后一步進艙前的檢查,即便有熟練的護士配合,記者依然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

醫護人員合影(何國瓊 攝)

“死裡逃生”的康復人員最青睞晒太陽

“醫生,這裡也要每天吃藥嗎?”

“聽說這裡每天可以分批在院子裡散步是嗎?”

“還有24小時熱水供應的淋浴房啊?那可以好好洗個熱水澡了……”

下午2:30,從其他醫院轉過來的部分康復觀察人員陸續抵達長江新城康復驛站,對即將在這個度過隔離觀察期的地方充滿了好奇心,行李還沒來得及安放,就向醫護人員各種打聽,充滿了期待。

轉運組工作人員組織好康復人員排隊登記,隨后幫助他們拿著各自的行李前往指定的床位,盡可能滿足康復人員的個性化需求。第二批轉運過來的康復人員較多,在排隊登記過程,大家相距一兩米的距離,相互聊著天。有三位中年男士談笑風聲,精氣神十足,他們已經在江漢方艙醫院接受治療時成了好朋友,此次又一起轉到同一所康復驛站,“我們都是死裡逃生的人,以后要笑著度過余生。”聽說康復驛站有24小時熱水可淋浴,三位大哥特別興奮,“我要洗足半小時,好好沖一下‘霉運’”。“我在新聞裡看了,這裡好像還可以在院子裡活動一下,這個好,這個好!”春天來了,大家早就盼著可以晒晒太陽,康復驛站開辟了一處供大家活動的場地,隔時分批讓大家可以出艙走動一下,做做運動,這也是康復驛站的一個特色。

送給工作人員的康乃馨(何國瓊 攝)

給工作人員獻花的康復者

在這批康復人員的行李箱上還綁著一枝鮮艷的康乃馨,是出院時醫護人員送給他們的,祝福他們早日恢復健康平安回家。見到過來幫忙拿行李的工作人員,許多康復人員紛紛將鮮花送給他們,見沒地方放花,就把花插在他們的護目鏡綁帶上,還有不少康復人員請工作人員幫他們拍照留影,說要發微信給朋友報平安,場面十分溫馨。

在排隊區域,一位穿著黃色棉服的小伙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安靜地坐在凳子上等候登記,在他的自我介紹中,我們得知他和同為醫生的姐姐一同被感染,父親也未能幸免,家中三人分別在不同的醫院接受治療,幸運的是三人都逐漸康復,仍在隔離觀察中。“也許我是醫生的緣故,並沒有特別害怕,隻要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應該很快就能治愈回家了。”

康復中的護士想當志願者

圖書閱覽區,康復人員姜先生正翻選書籍,他說手機看多了眼睛不舒服,難得有這麼多的空閑時間,能靜下心來看看書是件好事。 半倚在床頭的舒阿姨正刷手機發微信,康復驛站每個艙房都安裝了無線WIFI,信號通暢,大家看視頻發微信完全沒問題。

記者隨機採訪了康復觀察人員余女士,她看上去精神很不錯,“已經住了30多天的醫院,現在進到這裡來隔離觀察,想想馬上就可以出院了心裡特別開心,我想盡快出去給我的同事們換換班,他們已經連續兩個月沒休息,太辛苦了。”余女士說的同事們,是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而她自己也是一名護士,1月底在工作中被感染入院治療。由於自己是學醫的,知道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重要性,同時也時刻關注疫情發展,心態非常積極樂觀。“這裡的伙食很好,品種多,西安過來的醫護人員態度也非常親切,才進來一天就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余女士很想在康復驛站做一名志願者,協助醫護人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看到他們就想到還在戰疫一線奮戰的同事們,不由自主地想幫助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專業知識引導驛站的同伴們。

為武漢加油(何國瓊 攝)

救治完病人再來當“心理醫生”

在艙內,我們遇到了醫護人員肖晶晶,她正對一位康復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從她那裡得知,部分康復人員不太理解隔離的意義,吵著要回家,也有的提出了許多非常個性化的需求。肖晶晶說,疫情嚴重時期,病人將生死放在首位,那時顧不上生死以外的需求,現在身體逐漸康復了,心理上的需求也日漸多了起來,醫療團隊也從最初治病救人的角色轉換成“心理醫生”的角色,“每個人的思想活動不一樣,我們的醫護人員就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動態,拿出不同的應對策略,幫助他們度過心理障礙這一關,有助於他們早日恢復,可以早點回家。”

穿過通道來到艙外,直射的陽光讓人既感到溫暖。樹蔭下,一群穿著藍色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席地而坐在休息,不少隊員已經累得靠在樹干打盹,他們是來自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后勤保障組工作人員,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工作到下午6點左右,現在剛剛忙完上一輪的物資調配任務,出來稍作休整。組長張國亮對著鏡頭舉起拳頭大聲喊著:“武漢加油!”

為彼此點贊(何國瓊 攝)

手消了10遍才走出驛站

記者採訪結束后,准備出驛站,肖晶晶熱情地說要找同事帶我們出去,因為離開隔離區的消毒工作是一項非常嚴謹而復雜工程。

帶記者出驛站的是個年輕的小伙子,因為做事認真而又有親和力,大家親切地喊他“趙寶寶”,在他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到醫護人員出站的專用通道,正值交接班時間,數名醫護人員正在排隊脫防護裝備,每一個步驟都在放著手部消毒液的桌子前進行,大家保持距離靜默地完成著每個步驟。洗手、手消、脫第一層手套、手消、低頭摘護目鏡、手消、脫鞋套、手消、脫防護服、手消、摘口罩、手消……完成整個過程,記者比進來時穿防護服多出了近10分鐘,花了40分鐘才算消殺完畢,連記者的相機也被專門負責消殺的護士仔仔細細進行了消毒處理,細算下來,僅手部消毒就進行了十次。(金雨蒙 何國瓊 孫薇 劉培)

(責編:周倩文、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