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在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的民主路社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素不相識,卻因為這場疫情,走進同一社區,用暖心的服務將居民們“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匯聚起打贏這場戰役的強大合力。
幫重症患者買到急用藥,還減省了500元醫藥費
民主路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居民老齡化程度高,日常買藥成為封閉管理期間許多居民的重要需求。為此,社區定點設置了居民購藥登記點,並派專人值守,做好核查藥盒、收集醫保卡、登記匯總工作。接領任務后,一支由7名成員組成的購藥小分隊便兵分幾路開始了緊張的藥品採購工作,基本實現了所需藥品隔日即達。

購藥小分隊

購藥小分隊

購藥小分隊
來自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何平,便是這支小分隊的重要成員。3月13日,一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發來求助,自己家中剩余的兩支胰島素怎麼也導入不進注射器中,現已無法使用,希望盡快購買幾隻新的胰島素。一支胰島素的價格不算便宜,怎麼會無法使用呢?細心的何平趕往居民家中,專程拿上了那兩支“作廢”的胰島素和注射器,立即奔赴位於彭劉洋路的老百姓大藥房。經藥店專業人員仔細比對,原來,老人兒子不久前購買的是新型可替換式注射器,但家中剩余的胰島素一直使用的是一次性注射器,所以二者無法匹配。怎樣才能不浪費這兩支胰島素呢?何平繼續向藥店詢問。藥店負責人也被他們為居民細心服務的事跡打動,主動提出為老人免費贈送兩支一次性的注射器,避免藥品的浪費。這一趟購藥,民主路購藥小分隊不僅為居民買來了急需的藥物,還幫助他們省下了近500元的藥費,令居民十分感動。老兩口還專程用毛筆書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社區和志願者們的辛勤付出和貼心服務。
防護長城我來筑,我們是“封板維修突擊隊”
實施封閉管理,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是打贏防疫阻擊戰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當前,老舊小區封閉管理主要採用的是封閉板堵出口、值守人員守路口、巡查人員嚴巡防等方式。但由於雨雪大風、人為破壞等原因,封堵板時有破損。來自武昌區建設局的呂大治和陳家清,是定點至民主路社區的兩位下沉干部,他們主動承擔起社區巡查值守、安裝及維修封堵板的工作,成立起“封板維修突擊隊。“藍色的是封板,用於較長路段的圍擋﹔黃色的是水馬,內部可以注水,因此基座更穩,用在小路口以及圍擋破損處﹔還有木板、鋸尺、鐵絲等,也是日常必備的工具,用於較小破損口的維補。”呂大志同志一邊用鐵絲和老虎鉗固定著水馬,一邊介紹道。

封板維修突擊隊

封板維修突擊隊

封板維修突擊隊
自2月初至今,兩位同志堅守社區已有40余天了,在這期間,他們維修使用的鐵絲就足足有11卷,一共維補了500余處缺口。寒冬戶外作業,讓他們的雙手凍的紅腫﹔長期的維修工作,讓他們的手指磨起了血泡﹔鐵絲鐵釘時常會把衣服刮出幾條破洞,可他們顧不上整理,又立刻投入緊張的工作當中。他們的付出多次被社區工作者們點贊,可他們卻簡單地說:“這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網格群裡交“網友”,鄰裡互助暖人心
“請問您需要什麼蔬菜?我幫您買,給您送過去。”
“這麼好的鄰居,一說沒吃的,都給你送。”
“我們社區越來越有愛了!”
“非常時期大家互相幫襯渡過難關。”
……
在武昌區糧道街民主路社區的第五網格群裡,有這樣四位“網友”,她們因為疫情結識,素未謀面,卻發揮各自優勢奉獻著愛心,凝聚起群眾力量,也傳遞著社區大家庭溫暖和愛的主調。
在銀行工作的方敏,利用自己的統計工作經驗,為居民物資團購進行數據化管理,並從專業的角度提示防疫風險,為大家保駕護航。網格中大多數的老人不會使用電子支付,許多人沒有線上綁定過銀行卡。為了大家的健康與財產安全,她一步一步教授大家,視頻語音齊上陣,一天下來光語音和文字信息就高達一兩百條。退休黨員何艷,主動幫助網格員分發物資,有時候,物資不夠就先從自己冰箱裡拿。“我家沒青菜了,青菜什麼時候來啊?”“把您家地址發我,先把我家的送點您,先應急。”就這樣何艷讓丈夫將自家的肉、蛋、青菜送至鄰裡家中。易曉語是一位高校教授,雖目前身在北京,但社區裡的大事小事可是一天也沒落下,為方便統計居民採購生活物資,她自制了接龍程序使用教程,不厭其煩地教大家如何使用。張勇莉是一名公司職員,自疫情初期,她便開始幫助社區籌集物資,向社區居民捐贈口罩等防護用品,看到封閉管理期間大家的蔬菜種類較為單一,她又自掏腰包先后三次捐贈了胡蘿卜、青椒、玉米、佛手瓜、紅薯等瓜果蔬菜,並與另外三位“網友”姐妹分攤了長途運費,免費分發給有需要的居民。
“如果我們不能做一盞溫暖的燈去照亮別人,至少能做個不添亂的自己。社區工作者日夜辛苦,我們鄰裡之間也要守望互助,共克難關!”張勇莉說:“現在我和其他三位姐妹還沒見過面呢,待疫情過去,春暖花開,希望我們也來組織一場網友見面會!看看她們的樣子!”(文/圖 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