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已從高位運行降至低位運行,通過不斷加強醫護力量和醫療資源統籌,正常醫療秩序正在逐步有序恢復中。近日,記者探訪當地醫院發現,醫療機構採取多項措施保証醫務人員和患者安全。
徹底終末消毒 把好“四個關口”
從3月8日起,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逐步恢復了日常診療服務,開放了24小時急診和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燒傷科、血液透析、全科醫學、重症門診等。
“我們接到通知,將轉為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醫院,立即將現有的200名新冠肺炎患者轉至相關定點醫院。” 武漢市第三醫院院長黃曉東介紹,為確保非新冠患者的就診安全,醫院制定了終末消毒計劃,對空氣、物體表面等進行了消毒,並對消毒效果進行檢測,全部達標后投入使用。
按照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包括該院在內的所有恢復日常診療的醫療機構,嚴格把好進入醫院關口、門急診關口、住院關口、以及病房關口,施行雙分診、雙通道。對來院就診的患者以及陪同人員全部進行體溫篩查,進行預檢、分診。有可疑症狀的病人,由專人陪送至發熱門診就診。
武漢兒童醫院香港路門診門口,工作人員為患兒和家屬測體溫。(張祖國 攝)
分時就診、預檢分診 減少人員聚集
“李主任,快幫小孩看看,最近小蛋蛋腫了,我們急得不得了!”3月18日下午3點,李女士准時來到武漢兒童醫院泌尿外科李爽主任診室看門診。
李女士介紹,現在來就診醫院流程與過去稍有差別,進入門診前她和丈夫、小孩均接受了三次量體溫,一次是開車進醫院大門時需要停車量體溫,一次是門診入口護士進行預檢分診、問流行病史量體溫,一次是在診區量體溫。
在泌尿外科診室,李爽主任穿著隔離衣、帶著口罩和防護面罩,接待了李女士的小孩。
該院香港路門診辦公室主任花芸介紹,在做好院感防護的前提下,醫院開始調集優質醫療資源,有序開放專科專家門診,滿足非新冠肺炎患者就診。
為做好院感防護,醫院對各專科診室進行了調整,集中在特定區域,出診專家一醫一患一診室,限一名家長陪同進入診室。患者就診前要測體溫,並在分診台進行體溫測量和詢問流行病學。
另外,為了防止患者在醫院等候聚集,除急診、發熱門診以外,其他門診全部恢復實名制全預約分時段制診療, 普診及專科專家門診號源預約為次日起3天內,家長按照預約診療時間提前15分鐘到達醫院就診。病情緊急需處置的患兒,經急診預檢分診后,及時挂急診科號就診。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三科醫生張一橋正在接診患者。(張沛 攝)
住院患者先收入緩沖區 傳染病轉入定點醫院
3月14日,65歲的邵某因縱膈佔位、胸腔積液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科門診看病。根據病情,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
當天,邵某在門診完成了肺部CT和血常規檢查,結果均正常。之后,接診的腫瘤科醫生為他開具了住院証。拿到住院証之后,邵某被收進了醫院統一開辟的緩沖區。在進入醫院緩沖區的第二天,邵某進行了新冠核酸檢查。按照規定,病人在緩沖區要待兩到三天,在此期間,有專科醫生查看病情。3月16日,核酸檢測陰性后,邵某被轉入了腫瘤科二病區緩沖區再次緩沖。目前,邵某已經排除了新冠肺炎,已轉入科室普通病房正式開始抗腫瘤治療。
據了解,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需要收治入院的患者需要經歷兩次緩沖區。門急診收治病人前需詳細詢問病史,病人和家屬都需完成肺部CT和血象檢查,結果不支持新冠肺炎者,征求相關科室主任意見后收入緩沖病區。患者進入緩沖病區后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轉入科室緩沖病區再次緩沖3天,若排除新冠,轉入專科普通病房。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三科醫生張一橋介紹,設置緩沖區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排查除新冠肺炎,保証萬無一失,防止交叉感染。也有患者在緩沖區查出了肺結核,隨后轉入專門醫院進行治療。
定點醫院分批修復 每日公布醫療資源恢復進度進度
目前,武漢市正在分批開展定點醫院修復。按照計劃,分期分批把全市46家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的病人向醫療資源豐富的10家定點醫院集中,騰退出來的醫院做好消殺、醫療設備轉換、空間改造等,合理配置醫護人員,盡快修復原有醫療體系,恢復正常醫療秩序,逐步滿足廣大市民普通就醫需求。
3月10日,已完成14家部省屬、市屬三甲醫院本部院區集中修復工作。第二批定點醫院18家,以市屬醫院和新城區人民醫院為主,目前正在修復中。其他14家定點醫院3月底前分批完成集中修復。
為了方便非新冠患者更好就醫,從3月16日起,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將每日公布非新冠定點醫院醫療資源恢復進度情況,動態展示非新冠定點醫院名單、各醫院門、急診和住院科室開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