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願者為醫護人員“守護小家”

2020年04月01日16:56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哥哥,你看,這就是我媽媽!”3月28日,武漢科技大學青年志願者姚成,聽著視頻裡的小朋友鄒博文興奮地講解自己畫的彩筆畫。畫中,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目視著新冠病毒遠去,“病毒被打跑了!我很快就能見到媽媽了。”

“守護小家”志願者隊伍成立

疫情防控告急,鄒博文的媽媽作為武科大附屬醫院天佑醫院的醫護人員,從1月下旬開始就投身於戰疫一線,舍小家為大家,連續多日堅守工作崗位。患者得到了精心看護,而鄒博文卻少了陪伴和照顧。

武科大校醫院有400多名醫護人員,像這樣的孩子不會是特例。武科大團委提出,組織大學生志願者開展“你為大家戰一線,我助小家育花開”線上愛心助學專項行動,為校醫院醫護人員子女提供“一對一”線上學業輔導、讀書交流、親情陪伴等,為一線醫務工作者排憂解難。

2月24日,武科大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接到任務后,當日完成活動方案。3天內與醫護人員成功對接,發現有16個孩子需要特別陪護。他們整理出孩子們的個人信息,最小的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最大的孩子剛初二。

“課業輔導對於我們志願者來說難度不大,而上課過程中的開導和陪伴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耐心細致是選擇志願者的首要標准。”為了能給孩子們分配到適合的志願者,校總隊活動負責人王晨年帶著總隊成員們,通過發放問卷和電話詢問的形式,了解家長和孩子們的需求,再根據孩子們的特點篩選合適的志願者。

各個學院青隊及校內8個公益社團提供了一批志願者名單,2月29日進行了線上面試。結合志願者擅長的科目、課余時間、性格等方面考慮,最終確定了16名志願者,成立“守護小家”志願者隊伍。

想方設法授好課

和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后,志願者們立刻投入輔導工作。“多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大樹。那麼,多多的手指就是樹梢,身體就是樹干。”視頻裡,志願者王柯丹正笑著扳扳手指、指指身體,用靈活的肢體動作和比喻,為一年級的陳芊諾講解成語“本末倒置”。

陳芊諾理解了王柯丹所指,回答道:“如果沒有身體,隻留下手指,那就什麼都做不了了,這就是本末倒置!”“是的,真聰明。”

授課開始前,為了讓小朋友能更好地領略語文學習的樂趣,王柯丹用百度詞條搜索“小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如何通俗形象地解釋成語” ……英語學習開始前,為了自己教授的內容不超綱,王柯丹通過單詞測試,對陳芊諾的詞匯范圍進行摸底。

疫情期間,家裡經常隻有陳芊諾一個人。想到陳芊諾才一年級,王柯丹十分擔心她的安全,專門准備了“安全小課堂”。居家防疫措施、家用電器的潛在風險、高樓住房的安全隱患……“芊諾可能碰到的情況,我都盡可能用事例解說和圖片呈現出來了。”王柯丹還和陳芊諾規定了“安全規章”,防止她發生危險,“叔叔阿姨在一線保護我們,現在我們在后方要保護好他們的寶貝。”

志願者們輔導的孩子,有的因為疫情滯留在農村,網絡不佳、沒有課本。生工1902班唐明亮負責的左浩辰,就是這類情況。考慮到流量不足,唐明亮決定採用語音授課,並搭配圖片和筆記為左浩辰進行輔導。

“沒書可不行!”唐明亮在家裡翻箱倒櫃,找出了自己使用過的五年級課本,“教材有翻新的地方,我按著教材的知識體系講,涉及到的習題我另外從網上找了發給他。”

知悉唐明亮是化工學院的學生,左浩辰對唐明亮的專業很感興趣。沒有數學問題時,就“纏著”唐明亮給自己講化學知識。

如何利用干冰制造仙氣裊裊的效果,“鋁婆婆”和“鐵媳婦”的故事,人體的元素組成……精彩紛呈的化學世界讓左浩辰倍感新奇。“總是用鋁做的東西做飯,對身體不好,那以后就不要用了!”遇到感興趣的話題,左浩辰能和唐明亮討論許久。

“用鋁做炊具的確不太好,但是鋁質量輕、耐腐蝕,還有許多別的用處,不能完全不用它哦。”碰到左浩辰理解有誤,唐明亮也會細心地糾正。

為了保証在線網課質量,武科大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要求,志願者們授課后在志願者群裡打卡,匯報工作情況,並做課堂反饋。打開志願者群,滿滿都是志願者們的細心總結和趣事分享,“又是忙碌的一天,我用了四十分鐘終於講清楚了函數圖像和不等式之間的關系”“在我的提示下,小朋友已經會算一些奧數題了”……

姚成表示,打卡群不僅是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更是志願者們暖心的回憶。

愛心陪伴顯真情

陪伴是志願者們送給孩子最溫暖的禮物。父母都在戰疫一線的張愛楊,總是會問陳夢琪“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回家。”知曉孩子內心的孤單和擔心,陳夢琪堅持每天和張愛楊語音聊天。

為了給小朋友信心,教張愛楊日語時,陳夢琪告訴她,世界各國都在給中國加油,比如日本大阪,就有人張貼“武漢加油”的橫幅。“有了像愛楊爸爸媽媽一樣的白衣天使,和世界各地友人的支持,我們一定會很快戰勝病毒!”

通過實例,陳夢琪教會了張愛楊“武漢”和“加油”的日語發音。視頻那頭,深受鼓舞的愛楊,跟著老師一起高聲誦讀“武漢加油”。

陪伴張愛楊,成了陳夢琪費心卻快樂的日常。張愛楊獨自在家時常感到無聊,陳夢琪便專程找來《You are my sunshine》的英文兒歌,教導張愛楊英語的同時,帶著她演唱,鼓勵她勤奮練習。

“下次上課前要唱給老師聽哦,我很期待你的表演!”在溫暖的歌曲和老師的陪伴下,張愛楊慢慢打開了心扉。一次,張愛楊正在地裡和奶奶摘菜,想起來和陳夢琪的電話約定,馬上氣喘吁吁地跑回家,給老師發視頻通話,讓陳夢琪深受感動。

志願者給予孩子們溫暖,也教會他們如何溫暖別人。

姚成感慨:“第一次見面時,鄒博文說他很喜歡畫畫,我能從中感受到他心系母親的那份親情。”在和鄒博文熟悉以后,姚成深知他是個敏感善良的孩子,除了日常上課、檢查筆記和作業外,時不時給他布置一些輕鬆而有意義的作業。

“媽媽,祝你節日快樂!媽媽辛苦了,我愛你!”3月8日,剛回到休息區的鄒博文母親,收到了兒子發來的視頻通話,不禁熱淚盈眶。這是姚成專門為鄒博文安排的任務,鼓勵思念母親的鄒博文勇敢地和母親訴說心聲。

志願者們點點滴滴的真情付出,也得到了醫護人員們的認可。“你真有耐心!謝謝啊。”“辛苦小老師啦!”小朋友們的媽媽經常發來感謝的短信。

青年志願者們在照顧好醫護人員“小家”的同時,也為戰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發去了慰問短信,“大敵當前,你們奮勇為先,挺身而出。請放心,身在各地的我們是您堅實的后盾!”

“謝謝你們,一起加油!”“一起為抗擊疫情努力!”醫務人員的暖心回復讓志願者們為之振奮。志願者們滿懷信心,紛紛表示將繼續和醫護人員攜手並進,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守護好醫護人員的“小家”。(黃淑彤 李菲)

(責編:關喜艷、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