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委一號文件發布 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三農”短板兩大任務

2020年04月11日08:58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武漢4月11日電 2020年湖北省委一號文件《關於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今日公開發布。

意見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意見對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安排部署,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壓緊壓實政治責任,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准,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意見要求,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在鞏固已有成果基礎上,部署推進1000個示范村和4000個整治村建設。文件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9個方面需要加快補上的短板,同時在資金投入、用地保障、人才支撐、農村改革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

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文件提出,下大氣力抓好糧食生產,穩住糧食播種面積6500萬畝以上、穩定糧食產量500億斤以上,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落實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保質保量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優質稻、專用小麥種植比例,擴大優質緊缺農產品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全面落實生豬生產省負總責要求,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任務分解落實到市縣,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保障豬肉供給。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文件就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三農”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准確分析研判疫情影響,採取針對性有效措施,確保農業農村發展重點任務如期完成。

附: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關於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一)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脫貧責任制。壓緊壓實政治責任,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准,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對特殊貧困群體,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實現應保盡保。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扎實開展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統籌推進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脫貧攻堅。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二)切實抓好突出問題整改。堅持把“改”字貫穿脫貧攻堅始終,針對專項巡視“回頭看”發現和考核反饋問題,逐一明確整改責任、措施和時限。圍繞“三落實”、“三精准”、“三保障”,瞄准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實打實、硬碰硬進行整改。加強跟蹤督辦問效,強化常態化督導,防止已整改問題反彈回潮。

(三)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穩定脫貧攻堅政策和工作體系,堅持貧困縣“一摘四不摘”。繼續執行對貧困縣的主要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對口支援、社會扶貧力度,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落實紀委監委監督責任,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開展脫貧攻堅普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四)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全面宣傳脫貧攻堅制度優勢、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弘揚脫貧攻堅偉大精神。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宣傳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和成效,廣泛宣傳脫貧攻堅一線的先進典型和工作經驗。充分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平台,講好脫貧攻堅“湖北故事”。

(五)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將解決相對貧困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實施辦法,強化規劃、政策、考核、工作機制等銜接。支持已穩定脫貧的縣開展試點,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科學編制“十四五”扶貧規劃。

二、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強化縣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在鞏固已有成果基礎上,部署推進1000個示范村和4000個整治村建設。建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獎補機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全面完成縣域村庄布局規劃,應編盡編“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庄規劃。支持各地編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房設計圖集,開展農房建設試點,讓農村更美。

(七)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提擋升級。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鄉村,提高規劃建設標准,健全完善管護機制。推動城鄉路網一體規劃設計,優化農村路網,加快實現縣鄉村道路聯通。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持續建設美麗農村路,提升建制村通客車營運水平。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做好村道安防工程建設、農村危橋改造。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鞏固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成果。推進“氣化鄉鎮”工程。優化升級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加快20戶以上自然村光纖鋪設和4G網絡全覆蓋,推進農村電信網、廣電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有條件的地方要推進5G城鄉同步。加快實施“快遞下鄉進村”工程。

(八)提高農村抗旱飲水保障水平。實施骨干水源新建、泵站涵閘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農村供水保障提標升級等水利抗旱補短板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好“水袋子”、“旱包子”問題。加快洪湖東分塊蓄滯洪區蓄洪工程、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開展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坡耕地水土流失、重點山洪溝等整治。統籌布局農村飲水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開展農村標准化水廠建設。加強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分和保護,做好水質監測。

(九)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強化問題導向,全面整治人居環境,確保如期完成三年行動目標。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事求是確定目標任務,選擇適宜技術和改廁模式,提高建改質量。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開展就地分類、源頭減量試點。梯次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優先解決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問題,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污水處理受益農戶付費制度。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廣泛開展群眾性村庄清潔行動和鐵路、公路、風景區等沿線環境綜合整治。

(十)鞏固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支持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計劃,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加強失學輟學適齡兒童少年勸返復學工作。落實“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政策,有效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完善中小學教師省級統籌補充機制,全面推行“縣管校聘”改革。支持貧困地區培養全科教師。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政策,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開展鄉村中小學教師高中級職稱專項評審。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改善農村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落實國家、地方、高校在貧困地區本科專項招生計劃。擴大職業教育學校在農村招生規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十一)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提質增效。加強鄉鎮衛生院標准化信息化建設,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到村。探索鄉鎮衛生院負責人兼任村衛生室法定代表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大學生村醫實行“鄉管村用”。推動村醫職業化,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資格的村醫,在鄉鎮衛生院編制總量內,擇優逐步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組織符合條件的村醫專項招聘。實施村醫保障工程。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做好農村常見病、地方病防治,將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十二)織密兜牢農村社會保障網。落實中央和國家有關政策,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適當提高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鼓勵具備條件的農村勞動力自願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量化調整農村低保、特困供養等保障標准,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加強動態精准管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和疏導教育。開展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工作創新試點。實施農村福利院“平安工程”、“冬暖工程”。做好殘疾人照護服務。

(十三)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鄉村延伸,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支持建設文化禮堂、文體廣場等公共設施,建好用好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支持反映農民生活的文藝創作和鄉土文藝團組發展。鞏固提升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通”工程。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創新文化站人員“縣聘鄉用”、“派出制”。常態化推動文藝輕騎兵、文藝團隊進鄉入村,廣泛開展農民健身賽事活動。保護好農業遺跡、民族村寨、傳統村落等,傳承好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

(十四)強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推行農業清潔生產方式,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探索標准地膜推廣應用與回收補貼挂鉤機制。開展耕地土壤環境類別劃定,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深入實施精准滅荒、長江和漢江兩岸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強森林、草場、濕地等自然生態和珍稀生物、古樹名木保護。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加大生態林補貼力度。做好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動物疫病防控。加強漁政執法,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長江、漢江干流漁民退捕任務。

三、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十五)下大氣力抓好糧食生產。強化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穩住糧食播種面積6500萬畝以上、穩定糧食產量500億斤以上。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推動農業補貼政策等增量資金向糧食主產區、糧油加工企業和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高標准農田集中用於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生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優質稻、專用小麥種植比例,因地制宜推廣“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等高效生態循環模式。大力推進“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促進種養結合和草食畜牧業發展。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油菜擴面增效。支持茶葉產業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優質緊缺農產品生產。增加優勢農產品出口,支持農業企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抓好重大自然災害防御、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完善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十六)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全面落實生豬生產省負總責要求,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任務分解落實到市縣,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保障豬肉供給。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強化動物防疫體系和能力建設,做到有人防有錢防。落實生豬穩產保供政策,推進標准化規模養殖,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在鄂投資建場,深化養殖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對符合要求的生豬養殖建設項目簡化審批程序。促進小型屠宰場點撤停並轉,支持養殖集中區發展屠宰加工和畜禽產品深加工。做好市場監測和調控,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統籌抓好奶業、牛羊、禽類等生產,促進農牧結合。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發展設施漁業和大水面生態漁業。支持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菜籃子”建設。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

(十七)提高現代農業設施水平。加強農業農村領域項目庫建設,推動重大農業投資項目落地。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建設高標准農田,確保建一塊成一塊。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收益用於增加高標准農田建設投入,省域內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等。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和機耕道建設。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落實農村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價格政策。加快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應用。

(十八)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支撐。聚焦綠色發展、節本提質、種業科技創新、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質量安全等,開展農業農村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聯盟建設。實施院士專家科技服務農業產業行動和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持續開展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基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支持武漢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武漢·中國種都”。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農業科技服務企業。全面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大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力度。支持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農機裝備研發。完善和規范執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深化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創建。

(十九)推動鄉村產業做大做強。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完善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統籌整合使用相關資金,支持打造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向園區聚集。抓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推進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中藥產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推進特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深入開展“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加快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支持供銷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在鄉村布局建點。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產銷銜接、優質優價。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健康養老、農耕文化體驗等新業態,推進農旅、文旅融合。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下鄉,深入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保護好企業家合法權益。

(二十)穩步促進農民增收。落實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抓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落實。實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雙百”示范行動,鼓勵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加快健全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各類組織開展耕種收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收。鼓勵各地開發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盤活用好鄉村資源資產,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和農民收益。

(二十一)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工作力度,放寬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申領條件,提高農民工技能提升補貼標准。支持打通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通道,推動有序市民化。農民工失業后,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以政府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排查整頓,強化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辦好農村“雙創”基地。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解決好用地、信貸、保險、社保等困難,給予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一次性創業補貼。

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十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實施紅色頭雁工程,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建立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培訓提能和專職化管理,實施村“兩委”后備力量培養計劃,整體優化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質量。加強和規范駐村第一書記選派管理,持續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推廣黨員星級管理。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加快消除“空殼村”,增強村黨組織自我保障和服務村民能力。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干部待遇。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進制度化常態化,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二十三)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堅持縣鄉聯動,推動更多資源下沉,提高鄉村治理效能。建立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強化鄉鎮為農服務中心功能,建立健全統一管理服務平台。推進村級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和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做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修訂完善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家庭家風家教等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

(二十四)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堅持長效常治,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長效機制。依法管理農村宗教事務,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范邪教向農村滲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鄉村人民調解機制。推行領導干部特別是市縣領導干部定期下基層接訪制度。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推動“雪亮工程”全覆蓋。健全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等法律服務。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為。加強鄉村交通、消防、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地質災害等領域隱患排查和治理,防范和化解農村不穩定因素。

(二十五)提升文明鄉風建設水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表彰一批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引導激勵農民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推進道德文化陣地建設。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引導婚喪禮儀節儉文明,整治大操大辦、盲目攀比、賭博抹牌、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鄉風。

五、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補短板保障措施

(二十六)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健全完善黨委定期研究農村工作制度。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穩定農村基本政策。縣委書記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按規定擔任縣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做好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工作。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開展黨的十九大以來“三農”政策和《湖北省實施〈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辦法》貫徹落實情況督查。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整治“三農”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從嚴查處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三農”工作隊伍,深入宣傳農村工作先進典型和好干部。總結推廣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經驗。做好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強化結果運用,充分發揮“指揮棒”作用。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准確分析研判疫情影響,採取針對性有效措施,確保農業農村發展重點任務如期完成。

(二十七)優先保障“三農”投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各級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戰略階段性目標任務、補上“三農”領域短板相適應。優化支出結構,重點向脫貧攻堅、農業高質量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傾斜。加大涉農資金存量盤活力度,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健全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機制,賦予縣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更大自主權。鼓勵各地政府在債務限額內發行債券,優先用於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嚴禁違法違規變相舉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入農業農村。鼓勵法人金融機構進一步下沉營業網點,加強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強化對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正向激勵。完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拓寬農村抵押物范圍。推進農村信用信息在金融領域應用。擴大水稻、小麥大災保險和育肥豬保險試點范圍,提高能繁母豬保險保障水平。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和天氣指數保險試點。

(二十八)強化鄉村發展用地保障。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改進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農業生產中直接用於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用地不再使用的必須恢復原用途。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確保農地農用。以鄉村為基本實施單元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新編縣鄉國土空間規劃中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安排不少於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研究制定省級補充耕地指標統籌辦法。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簡化審批審核集體建設用地發展鄉村產業的程序。探索“點狀供地”辦法。依法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和建房規劃許可管理,鼓勵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資源。

(二十九)著力培養鄉村人才隊伍。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高質素農民培育計劃,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完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探索農民職業技能鑒定與評價試點。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抓好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培訓。加強農業科技人才、技術推廣、經營管理、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加大農村農業技能人才評選激勵力度。落實縣域人才統籌培養使用制度,暢通各類人才下鄉通道,健全完善長效機制。

(三十)深入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探索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承包期延長三十年的具體辦法,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做好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質)押貸款試點。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地方性法規,總結推廣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典型,加快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穩慎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鞏固和完善“以錢養事”機制,提高農村公益性服務水平。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農村信用社、農墾、國有林場、集體林權制度等改革。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試驗。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關喜艷、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