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青翠,草色青裊,游人如織,如在畫中。湖北省A級景區免費向全國人民開放后的首周,人民網大道康庄全媒體調研行湖北團一行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草原上,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武漢木蘭草原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聶權忙得腳不沾地。“景區免門票開放后人氣很旺,各項娛樂設施爆滿,帶來的二級消費是平時的4倍。”聶權說。
武漢黃陂區木蘭草原游人如織。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武漢黃陂區地處大別山余脈,是武漢市農業大區,也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全區19個街鄉場中有8個是老區,老區現有315個行政村,12.3萬戶,48.1萬人。全區國網數據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233人,貧困村88個,佔全市的32.5%。
發揮都市近郊的優勢,黃陂區依托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這塊“金字招牌”,突出旅游扶貧特色,大力實施以政府主導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旅游”+“鄉村振興”,有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興農富民之路。
落后村灣變身5A景區 貧困戶吃上旅游飯
“下雨一團糟,干旱一把刀,山不高,植被少,無水源,環境全靠人打造”,十多年前的黃陂區張家榨村,因為位置較偏、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貧困村。
現如今,隨著木蘭草原鄉村旅游景點的興起,改變了村子的面貌。2005年3月,在外創業已小有成就的吳建順回到家鄉,投資4000萬元創辦武漢木蘭草原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帶領團隊生生在這個貧瘠的村灣打造出一片大草原。
畢業於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聶權受父親吳建順影響,返鄉承擔重任。他稱這個景區是“無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輝”。
請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一流設計院對木蘭草原進行全新的規劃設計,並導入國外先進管理理念,推進賽馬節、格桑花節、烤羊肉節、風箏節、夏日夜草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2019年,景區接待游客達到186萬人,帶動周邊農民靠吃旅游飯走上了致富路。
“疫情過后,5-7月,我們游客同比增長了32.3%,實現了逆襲。”聶權介紹說。一個景區,帶活了一方經濟。
景區內的一個貧困自然村聶家崗村,土質貧瘠,干旱缺水,人均耕種面積不到一畝,種田隻能靠天收,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惡水。過怕了窮日子的村民紛紛離家外出打工,154人的小村隻剩下36人留守,都是老人和小孩。
2009年3月,景區投資1000萬元,啟動打造草原新村。把56戶村民集中遷移進了現代化的別墅,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在外打工農民,都紛紛回鄉安家創業。一家家農家飯、超市、旅店辦得紅紅火火。從全村隻有一輛自行車,躍升到每家標配兩輛小轎車,徹底改變了貧困落后的生存環境。
現在,景區帶動當地農民就業人數約2000人次,發展農家樂30余家,旅游產品經營戶150余家,從事景區商業經營人員300余人,月收入人均3000元以上。村民年收入由十年前的500元躍升到人均5萬余元,有的家庭年收入超過80萬元。“捧”著木蘭草原景區這個“金飯碗”,早已擺脫了貧困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