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會現場的利川紅。葉劍峰攝
4月12日下午,在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活動現場,“利川紅”在外交部藍廳茶文化展示區驚艷亮相。
這款由利川金利茶業公司生產的“雲頭山·利川紅”(國色·2018)高端冷后渾紅茶,作為“一紅一綠一黑”三款精品茶之一,被擺在“湖北珍品”專櫃“黃鶴樓”的最上方向全球展示。
作為“利川紅”“利川工夫紅茶”商標授權使用者之一,金利茶業近年來在不斷續寫“利川紅”走出國門的故事。
金利茶業是中國企業在非洲地區設立的第一家茶葉公司,也是國內落地中國第一大茶葉出口市場摩洛哥的第一家茶葉實體,年銷售在1000噸以上。
“利川紅”走出國門的背后,是利川聚焦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亦是利川不斷對外開放,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縮影。
借道宜昌口岸
“宜紅茶的主要產區就是在宜昌和恩施,香氣十足!”4月12日下午,利川紅茶亮相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活動現場,利川紅進入央視直播和現場推介視頻鏡頭。
利川紅。陳孟秋攝
其實恩施州利川市一直是宜紅的主產區,利川紅與宜紅同屬一脈。
19世紀中葉,利川茶農開始為英資買辦商人加工出口紅茶,清光緒二年(1876年),隨著宜昌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鄂西地區大量加工紅茶外銷,利川茶區家家種茶樹、戶戶制宜紅,利川毛壩成為出口宜紅工夫紅茶的核心產區之一。
利川工夫紅茶,在2012年8月前被稱為“利川宜紅”,是有著近200年歷史的中國四大工夫紅茶——宜紅工夫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在利川市政府茶產業發展規劃會上,因為具有獨特地域品質,利川市政府將“利川宜紅”改名為“利川工夫紅茶”,簡稱“利川紅”。2017年由利川市茶產業協會注冊商標,形成公共品牌。
近年來,利川紅在傳承幾百年紅茶制茶工藝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經萎凋、揉捻、發酵、理條、干燥等工藝精心制作,以“形美、色艷、香高、味爽”而成為現代紅茶的經典,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沿著“一帶一路”
從通過宜昌通商口岸走出國門,到自營出口,再沿著“一帶一路”到摩洛哥建廠,“利川紅”刷新著走出國門的歷史。
2014年,“利川紅”商標使用企業之一的金利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茂攜茶赴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參加馬格裡布國際食品展。外國消費者和客商對高品質中國茶葉的評價給了王啟茂新的靈感。
摩洛哥工廠。牟聯文攝
2015年,摩洛哥調整茶葉進口關稅,大包裝茶葉進口關稅降至歷史最低水平,3公斤以下小包裝茶葉進口關稅大幅提高,兩者相差13倍。王啟茂認為挺進摩洛哥時機成熟。
同年6月,位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大區默罕默迪亞市工業園區的金利茶業海外子公司華夏茶葉公司成立,王啟茂攜利川紅出國之路邁出第一步。
2016年11月,華夏茶葉在卡薩布蘭卡設立非洲第一家茶葉專營店。隨后,華夏茶葉取得摩洛哥國家食品衛生安全局食品加工許可証,在摩洛哥站穩腳跟。
為擴大市場份額,華夏茶葉著力實施本土化、多品牌市場策略,在保持原品牌銷售的同時,陸續完成了當地多個本土品牌的注冊和推廣工作。
作為首家落地摩洛哥的中國茶企,華夏茶葉受到中摩茶葉界關注。2016年4月,企業正式投產即獲得全年滿負荷代加工訂單,同時新增兩條生產線。
華夏茶葉先后建成5條包裝生產線,年包裝茶葉3000余噸。在異國他鄉,一群土家漢子克服重重困難,闖出了一條海外茶葉自主品牌發展之路。
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舉辦的2017新春招待會上,華夏茶葉受邀代表中國茶企宣傳中國茶文化,展示中國傳統茶藝。
2016年12月,省工商聯負責人率領“湖北—摩洛哥貿易投資洽談會”代表團部分企業代表,參觀考察華夏茶葉,對企業走出國門、踐行“一帶一路”予以高度贊賞。
期待浴火重生
前些年,“利川紅”系列產品遠銷歐洲、非洲,每年出口1500噸,實現經濟收入3500萬美元,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到2019年底,我們自主品牌年生產量達到700噸,貼牌加工年生產量400噸。”王啟茂說,華夏公司步入正軌的同時也遭遇到摩洛哥新冠疫情暴發,封國封城,公司員工從70人銳減到15人,疫情嚴重是全面停產。
利川紅。陳孟秋攝
2020年,利川全力推動紅茶產業復蘇,全市實現紅茶產量1.5萬噸,佔全市茶葉總產量的68.2%,實現產值7億元。
“停產期間虧損大,但國家一攬子疫后重振政策、外交部對湖北的全球推介給了我們信心,等摩洛哥疫情過去,公司將重整旗鼓,利川紅將沿著一帶一路越走越穩,越走越遠。”提及未來王啟茂說。(李錕)